女子按摩被猥亵后报警 技师竟称乳腺有问题引争议

8102png

近年来,按摩行业乱象频发,女性消费者遭遇猥亵的事件屡见报端。从"养生会所"到"高端SPA",本该让人放松身心的场所,却成为部分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温床。数据显示,2022年全国按摩行业投诉量同比上涨37%,其中涉及性骚扰的案例占比高达21%。就在近日,一起"女子按摩被猥亵后报警,技师竟称乳腺有问题"的事件再次引发社会热议,将行业监管缺失和消费者维权困境推上风口浪尖。

按摩行业监管真空地带亟待填补

当前我国按摩行业存在明显的监管盲区。工商部门只管营业执照,卫生部门只查消毒情况,而从业人员资质审查几乎处于真空状态。涉事技师所谓的"乳腺检查"说辞,暴露出行业普遍存在的专业资质造假问题。据调查,市面上80%的按摩师仅凭7天速成班证书上岗,部分会所甚至伪造"中医理疗师"等专业资质。这种乱象直接导致服务过程中专业边界模糊,为不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。

受害者维权面临取证困境

事件中受害女性虽及时报警,但监控死角、言语骚扰等"软性猥亵"往往难以固定证据。法律专家指出,类似案件存在"三难":案发时难察觉、过程中难取证、事后难认定。涉事技师以"健康检查"为幌子的辩解,更反映出性骚扰犯罪正在向专业化话术演变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提醒,接受服务时应明确拒绝非常规身体接触,必要时可开启手机录音功能留存证据。

畸形服务文化助长行业乱象

部分不良商家打着"养生保健"旗号,在服务项目中暗藏猫腻。记者暗访发现,某些会所将"肾部保养""卵巢护理"等伪科学项目作为敛财工具,收费标准动辄上千元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类项目往往成为实施猥亵的"合法外衣"。心理学专家分析,这种将医疗服务与休闲消费混为一谈的营销手段,刻意模糊了专业医疗与商业服务的边界,极易诱发违法犯罪行为。

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势在必行

借鉴酒店业"一客一换"监管模式,业内人士建议对按摩行业实施"三个强制":强制安装无死角监控、强制公示技师资质、强制建立服务电子台账。消费者协会则呼吁建立全国联网的行业黑名单系统,对存在猥亵行为的从业人员实施终身禁业。目前深圳等地已试点"扫码查资质"制度,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验证技师从业资格及不良记录,该模式有望在全国推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