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暴雨预警数量创新高,防汛部门全力应对

8515png

近期,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。在广东地区,持续强降雨导致多地出现严重内涝,交通瘫痪,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。据气象部门统计,今年广东发布的暴雨预警数量已创下历史新高,防汛形势异常严峻。面对这一紧急情况,广东省防汛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,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这一事件不仅牵动着广东人民的心,也引发了全国对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深度思考。

暴雨预警频发暴露城市防洪短板

今年入汛以来,广东多地遭遇持续性强降雨袭击。气象数据显示,截至当前,广东省各级气象部门共发布暴雨预警信号超过300次,较去年同期增长近40%。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,短时强降雨导致城市内涝问题尤为突出。广州市部分低洼地段积水深度超过1米,多条主干道交通中断。专家分析指出,城市快速扩张导致自然水系遭到破坏,排水系统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,是造成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。这一问题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被进一步放大,给城市安全运行带来严峻挑战。

防汛部门多措并举应对极端天气

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,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已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。各地防汛部门24小时值班值守,重点加强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、城市易涝点的巡查排查。在受灾严重的清远、韶关等地,应急管理部门已转移安置群众超过2万人。同时,水利部门科学调度水库水位,提前预泄腾库,为可能到来的更大降雨做好准备。值得一提的是,广东还首次大规模运用了智能监测预警系统,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雨情水情,大大提升了应急响应效率。

公众防灾意识提升成防汛关键环节

在此次防汛工作中,公众的防灾避险意识明显提高。气象部门通过短信、APP、社交媒体等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,覆盖人群超过5000万。许多市民主动配合转移安置,并提前做好家庭防汛准备。在佛山、东莞等地,社区组织的防汛应急演练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但专家也指出,仍有部分群众存在侥幸心理,在暴雨期间冒险涉水出行,给自己和救援人员带来安全隐患。如何进一步提升全民防灾意识,完善基层应急响应机制,成为当前防汛工作的重要课题。

随着气候变化影响加剧,极端天气事件可能成为新常态。广东此次应对暴雨灾害的经验和教训,为全国城市防洪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。未来,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、完善应急管理体系、提升公众防灾能力,将成为构建韧性城市的关键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