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暗访:一口价黄金饰品价格陷阱,消费者如何避坑?

9607png

近年来,黄金饰品市场持续火爆,尤其是"一口价"黄金饰品因其款式新颖、工艺精美,吸引了大量消费者。然而,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后却发现,这些看似优惠的"一口价"黄金饰品暗藏玄机,实际克重与价格严重不符,甚至存在虚标价格、以次充好等问题。记者暗访发现,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黄金饰品认知不足的弱点,设置价格陷阱,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多花冤枉钱。

一口价黄金饰品的价格猫腻

记者走访多家金店发现,一口价黄金饰品通常不标注克重,而是以整体价格出售。销售人员往往强调工艺价值,淡化黄金本身的重量。经实际称重测算,部分一口价黄金饰品的单价高达每克800-1000元,远超当日金价。更有甚者,部分商家在标签上玩文字游戏,用"金饰"代替"足金",实际含金量不足。

工艺费成商家提价利器

在销售话术中,"工艺费"成为商家解释高价的主要理由。3D硬金、5G黄金等新工艺确实增加了制作难度,但记者调查发现,部分商家将工艺费抬高至黄金本身价值的2-3倍。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,关于黄金饰品工艺费虚高的投诉量同比上升45%,其中90%涉及一口价产品。

以旧换新暗藏二次消费

一口价黄金饰品的另一个陷阱出现在以旧换新环节。商家通常要求消费者补差价,且只按饰品原价的一定比例折算旧金价值。有消费者反映,用10克足金饰品换购一口价产品时,旧金被低估30%,还需额外支付数千元差价,实际损失更大。

电商平台低价引流套路

线上黄金销售同样存在价格陷阱。部分电商平台用超低价黄金饰品吸引流量,但实际销售时以"缺货"为由推荐高价产品。记者实测发现,某平台标价200元的"黄金吊坠"点击购买后,页面自动跳转至2000元以上的同类商品,涉嫌虚假宣传。

维权难成消费者最大痛点

由于一口价黄金交易的特殊性,消费者维权面临诸多障碍。质检机构表示,很多一口价产品没有明确标注克重,难以认定是否足金。市场监管部门提醒,购买时应要求商家在发票上注明克重、纯度等关键信息,并保留相关凭证。

随着黄金消费年轻化趋势明显,更多消费者倾向于购买设计感强的一口价黄金饰品。专家建议,在追求美观的同时,消费者应该掌握基本的黄金知识,理性看待工艺价值,避免陷入商家的营销陷阱。购买前多比较、多询问,才能守护好自己的"钱袋子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