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安集团客服辱骂顾客后续:涉事员工被停职 公司公开道歉

1135png

在消费升级与服务至上的时代,消费者维权意识持续高涨,但企业客服质量却频频"翻车"。近日,一段恒安集团客服辱骂顾客的录音在网络疯传,录音中客服人员态度恶劣、言语粗鄙,引发舆论哗然。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个别企业的服务短板,更折射出整个服务行业存在的"傲慢与偏见"——部分企业仍将客服部门视为成本中心而非价值创造者,导致服务态度与消费者期待严重脱节。

录音曝光引爆舆论 企业连夜启动危机公关

事件起源于消费者张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布的3分钟通话录音。录音显示,当张女士就产品问题咨询时,客服先以"不会用是你自己的问题"推诿,随后升级为带有地域歧视的辱骂。该录音24小时内转发量突破10万次,#恒安集团客服骂人#话题登上微博热搜。面对舆情发酵,恒安集团在事发当晚连发两份声明:凌晨1点紧急确认涉事员工身份并宣布停职调查,次日9点由总经理签署的道歉信在官网置顶,同时公布400热线服务整改方案。值得注意的是,企业主动披露该客服岗前培训仅8小时,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4小时标准。

第三方测评揭露行业通病 客服外包埋隐患

有媒体调取黑猫投诉平台数据发现,近三年卫生用品行业投诉中,63%涉及服务态度问题,其中外包客服占比达78%。某测评机构暗访10家日化企业客服发现,6家存在"培训代考"现象——新人仅观看教学视频就上岗。恒安事件涉事客服所在的外包公司更被曝出,其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,采用"按通话量计酬"的考核方式,导致客服为缩短通话时长而敷衍用户。业内人士指出,这种"重效率轻质量"的运营模式,实则是将企业商誉置于风险之中。

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专家解读追责路径

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李明指出,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50条,侮辱性言行已构成对人格尊严权的侵害,企业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。北京市律协数据显示,2022年类似案例判赔金额在5000-20000元区间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涉事客服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,依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42条,公然侮辱他人者可处5-10日拘留。目前已有律师受委托准备集体诉讼材料,要求恒安集团建立200万元的消费者权益保障基金,该诉求获得超2000名网友联署支持。

这场由客服失态引发的风暴,正在倒逼企业重新审视服务价值链。当95后、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,他们对服务体验的敏感度远超前代。恒安事件或许只是个开始,在全民监督的时代,任何对消费者傲慢的企业,终将付出品牌声誉的代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