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被强制消费割眼袋引热议 七旬大爷术后出现不适症状
近年来,医美行业乱象频发,尤其是针对老年群体的诱导消费问题日益严重。不少机构打着"抗衰老"、"重返青春"的旗号,向老年人推销高价项目。据消费者协会统计,2022年涉及老年人医美消费的投诉量同比激增67%,其中强制消费、夸大宣传等问题最为突出。就在近日,一则"七旬大爷被强制消费割眼袋"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,再次将老年人医美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。
七旬老人遭遇强制消费陷阱
72岁的张大爷原本只是去美容院做基础护理,却在工作人员轮番劝说下,稀里糊涂地签下了价值3.8万元的眼袋切除手术协议。据家属反映,工作人员以"现在不做以后更贵"、"不做手术会加速衰老"等话术施压,老人最终在未告知子女的情况下接受了手术。这种针对老年人的高压销售手段,已经成为医美行业亟待整治的乱象。
术后不适症状引发健康危机
手术后的张大爷出现了持续头痛、视力模糊等不适症状,经医院检查发现存在术后感染风险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由于老人本身患有高血压,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告知并不充分。专业医师指出,老年人皮肤修复能力差、基础疾病多,进行医美手术需要更加谨慎的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,而多数商业机构往往忽视这些关键环节。
医美机构资质问题浮出水面
经调查,涉事机构虽然挂着"医疗美容"的招牌,但实际注册经营范围仅为生活美容服务,根本不具备开展手术类项目的资质。这种"超范围经营"的情况在行业内并不少见,部分机构通过模糊概念、打擦边球的方式违规操作。业内人士透露,一些机构甚至雇佣无证人员操刀手术,给消费者带来巨大安全隐患。
老年人成医美推销重点目标
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,针对老年人的医美营销日益猖獗。推销人员往往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、渴望年轻的心理特点,通过情感攻势进行诱导消费。有机构内部培训资料显示,他们将60岁以上客户标注为"高潜力群体",专门设计了一套针对老年人的销售话术和营销策略。
行业监管亟待加强
当前医美行业准入门槛低、违法成本低的问题突出。虽然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规范,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监管盲区。法律专家建议,应建立更严格的资质审核机制,加大对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,同时完善老年人消费保护措施,如设置消费冷静期、强制子女知情同意等制度,切实保障老年消费者权益。
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医美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,也引发了社会对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的深度思考。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,如何构建更加安全、规范的消费环境,需要监管部门、行业组织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