荣昌高书记振聋发聩:药房过多现象必须遏制,健康中国需实招
近年来,我国药店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,街头巷尾"三步一药店"的景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底,全国药店总数已突破60万家,平均每家药店服务人口不足2500人,远超发达国家水平。这种"药店比米店多"的怪象不仅造成资源浪费,更滋生了过度营销、违规售药等行业乱象。荣昌区高书记近日在医药卫生工作座谈会上振聋发聩地指出:"药房过多现象必须遏制,健康中国需实招",这一表态直击行业痛点,引发社会各界对医药资源配置的深度思考。
药店扎堆背后的资本狂欢与监管缺失
连锁药房跑马圈地式的扩张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,某上市连锁药企财报显示,其2023年新增门店数量同比激增45%。这种野蛮生长背后,是医保定点资格审批宽松、药品利润空间大等现实因素驱动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药店为追求利润最大化,将保健品、日化用品摆在醒目位置,而处方药管理却流于形式,甚至出现"医保卡变购物卡"的乱象。高书记特别强调:"不能让治病救人的药店变成资本游戏的棋子",道出了行业监管的紧迫性。
过度竞争催生医药市场畸形生态
在重庆荣昌区某商业街,200米范围内竟聚集了8家药店,这种"贴身肉搏"式的竞争导致行业生态严重扭曲。为吸引顾客,部分药店推出"买药送鸡蛋""会员日折扣"等营销手段,将严肃的医药服务异化为普通商品促销。更严重的是,某些药店执业药师挂证现象屡禁不止,抗生素随意销售、处方审核形同虚设等违规操作时有发生。高书记在调研中发现:"有些药店把利润摆在首位,把专业服务抛在脑后",这种本末倒置的发展模式必须纠正。
资源配置失衡加剧基层医疗短板
与药店过度饱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许多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门可罗雀。在荣昌区部分街道,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3-4家药店,但到达最近的社区卫生站却要半小时以上。这种资源配置的严重错位,导致"小病进药店、大病跑医院"的就医习惯固化,基层医疗机构"健康守门人"作用难以发挥。高书记明确指出:"要推动医疗资源下沉,不能让药店替代医疗机构的功能",这一论述为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。
健康中国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遏制药店无序扩张并非简单限制数量,而是要建立更科学的医药服务供给体系。荣昌区正在试点"药店网格化管理制度",按照服务人口、地理半径等指标合理布局,同时强化执业药师在岗监管和处方药销售规范。高书记特别强调:"健康中国建设要出实招,通过药店分级管理、医保支付改革等组合拳,推动行业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。"这种系统性思维,为破解"药店过多"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。
从荣昌区的实践可以看出,遏制药店无序扩张需要政府监管、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形成合力。只有让药店回归专业服务本质,才能真正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助力而非阻力。高书记的警示不仅关乎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,更关系到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