胖东升回应抄袭胖东来:品牌独立运营 不存在模仿

503png

近年来,新零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,品牌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。从门店装修到服务理念,不少企业陷入"抄袭门"争议。消费者也常常困惑:为何街头总能看到似曾相识的店铺?这种行业乱象不仅损害原创品牌利益,更让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。近日,"胖东升"被指抄袭知名零售品牌"胖东来"引发热议,品牌方紧急回应称"独立运营,不存在模仿",这一事件再次将零售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推上风口浪尖。

品牌名称相似引发的争议始末

事件起源于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晒出"胖东升"门店照片,指出其与"胖东来"在品牌名称、门店风格等方面高度相似。照片显示,两家品牌都采用红色为主色调,员工着装风格相近,甚至连促销标语都如出一辙。这一对比图迅速引发网友热议,有人调侃"这是亲兄弟还是双胞胎",也有人质疑"明显是在蹭热度"。随着舆论发酵,胖东升官方不得不发布声明澄清。

胖东升官方回应的核心内容

在官方声明中,胖东升强调自己是独立运营的品牌,拥有完整的商标注册和知识产权保护。品牌负责人表示:"我们与胖东来没有任何关联,品牌名称中的'胖'字取自创始人绰号,'东升'寓意旭日东升。"对于门店风格相似的问题,回应称"红色是零售业常用色调,员工制服设计也是基于行业惯例"。声明还附上了商标注册证书等法律文件,试图证明品牌的独立性。

零售业模仿与创新的边界探讨

这起事件折射出零售业长期存在的模仿与创新之争。业内专家指出,零售行业的服务标准、空间设计确实存在一定共性,但核心差异应该体现在品牌理念和用户体验上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,2022年零售业商标纠纷案件同比增长23%,其中多数涉及"傍名牌"现象。法律界人士表示,判断是否构成侵权需要综合考量商标相似度、行业关联性等多重因素,不能仅凭外观相似就下定论。

消费者对品牌同质化的真实态度

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消费者,发现看法呈现两极分化。部分消费者表示"根本分不清谁是谁",认为这种相似性会造成选择困扰;也有消费者认为"只要商品好、服务优,叫什么名字不重要"。值得注意的是,年轻消费者更看重品牌独特性,有受访者直言:"连名字都要抄,怎么相信他们会用心做产品?"这种消费心理的变化,正在倒逼零售企业加强品牌差异化建设。

行业如何构建健康竞争生态

针对频发的品牌争议,商业专家建议从三个层面建立防护机制:企业应注重培育原创品牌价值,避免"走捷径";行业协会需要完善行业标准,建立品牌保护联盟;监管部门则要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。某商学院教授指出:"健康的商业生态应该是百花齐放,而非千篇一律。零售业的竞争最终要回归到商品质量和服务体验的本质上来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