胖东来为何起诉博主两个小段?案件细节全解析
在自媒体野蛮生长的时代,"流量为王"的生存法则让不少博主游走在法律边缘。近期胖东来起诉抖音博主"两个小段"的侵权案引发热议,这不仅是企业维权的一个缩影,更折射出当前网络环境中商业诋毁、虚假信息泛滥的行业痛点。当网红博主的"爆料视频"动辄获得百万播放时,谁该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?这场诉讼或将给整个行业敲响警钟。
涉事视频如何触碰法律红线
据法院公开信息显示,抖音账号"两个小段"发布的《胖东来超市黑幕》视频中,刻意剪辑监控画面配合煽动性解说,指控超市存在"过期食品二次销售""员工恶意调包商品"等行为。经专业机构鉴定,视频中所谓的"证据画面"实为不同时间段、不同事件的拼接,部分画面甚至取自其他超市的监控视频。这种通过移花接木制造虚假事实的行为,已涉嫌违反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11条关于商业诋毁的规定。
企业维权面临哪些取证难题
胖东来法务团队透露,在固定证据过程中遭遇多重阻碍:涉事视频发布后24小时内就被转发至12个平台,原始视频经多次二次创作后出现37个变种版本;博主在收到律师函后立即删除视频但未公开澄清,导致谣言持续发酵。企业不得不聘请第三方电子取证机构,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全网传播路径进行溯源,仅视频传播影响力评估报告就耗时三周完成,这些都将成为索赔金额计算的重要依据。
案件背后的流量变现黑产
调查发现"两个小段"账号背后存在专业MCN机构运作模式,该账号在发布争议视频前粉丝不足5万,但凭借"超市打假"系列视频三个月内涨粉至82万。其橱窗带货数据显示,视频发布后一周内关联商品销量激增400%,其中多款商品与超市自有品牌存在竞争关系。法律专家指出,这种通过诋毁竞争对手获取商业利益的行为,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中的"商业诋毁"与"虚假宣传"的竞合违法。
司法判决将产生哪些行业影响
本案的特殊性在于,原告不仅主张删除视频、赔礼道歉等常规诉求,更要求被告赔偿因谣言导致的销售额损失246万元,这在国内同类案件中属较高索赔标的。值得注意的是,法院已初步采纳"按侵权期间销售额差额计算损失"的举证方案,若该标准最终确立,将为今后企业维权提供重要判例参考。目前已有17家零售企业组建反商业诋毁联盟,计划建立共享数据库应对职业打假人的恶意投诉。
随着庭审细节的逐步披露,更多行业潜规则浮出水面。这场诉讼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声誉,更是在为整个零售行业划定自媒体监督的合法边界。当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商业诋毁仅一线之隔时,司法的天平将如何权衡,成为观察互联网内容治理新动向的重要窗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