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场回应粉丝追星刮倒车辆:涉事者或将担责

5881png

近年来,粉丝追星乱象频发,从机场围堵到酒店蹲守,从高铁跟车到片场干扰,狂热的追星行为不仅影响公共秩序,更频频引发安全隐患。近日,某机场发生粉丝为追星刮倒车辆的恶性事件,再次将"饭圈文化"的负面影响推向舆论风口。机场方面迅速回应称,涉事者或将承担相应责任,这一表态引发社会对理性追星与公共安全边界的热议。

机场追星乱象背后的安全隐患

事发当天,大批粉丝为近距离接触偶像,在机场到达厅上演"百米冲刺",推挤过程中直接刮倒隔离栏和执勤车辆。现场视频显示,有工作人员险些被倒下的设备砸中。这种失控的追星行为已非首次发生,去年某明星抵沪时就曾引发玻璃护栏碎裂事件。专家指出,机场作为特殊公共场所,奔跑、推搡等行为极易引发踩踏事故,若影响飞机调度或损坏航空设施,后果更不堪设想。

法律视角下的责任认定争议

机场警方透露,涉事粉丝可能面临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23条"扰乱公共场所秩序"的处罚,若造成财产损失还需承担民事赔偿。但实践中存在取证难题:群体性事件中难以锁定具体责任人,且部分未成年粉丝受"法不责众"心理驱使。法律界人士建议,除追究个人责任外,可依据《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》对组织接机的粉丝团负责人追责,同时明星团队也应承担疏导义务。

畸形饭圈文化的治理困局

事件折射出当前饭圈生态的深层问题。部分经纪公司通过贩卖"偶像亲密感"刺激消费,粉丝为证明"爱得深沉"不惜突破底线。某社交平台数据显示,相关话题下竟有"刮车是热血应援"的扭曲言论。虽然网信办近年持续开展"清朗"行动,但代拍产业仍在地下滋生。学者指出,治理需从艺人方、平台方、粉丝方构建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,将公共安全纳入粉丝行为规范。

这场机场闹剧犹如一面镜子,照见狂热追星与公共安全的尖锐矛盾。当"为爱发电"演变成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,不仅需要法律亮出红线,更呼唤饭圈文化的理性重构。正如网友评论:"真正的支持不该是危险的奔跑,而是保持距离的守望。"或许唯有当粉丝、偶像与公共场所达成安全共识,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再度上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