喝汤竟喝进ICU?五指毛桃煲鸡汤中毒事件引热议

8801png

近年来,养生食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,尤其是广东地区的老火靓汤文化更是深入人心。然而,近日一则"喝汤竟喝进ICU"的新闻却让不少汤品爱好者心惊胆战。据报道,深圳一市民因饮用五指毛桃煲鸡汤后出现中毒症状,被紧急送医抢救。这一事件迅速登上热搜,引发公众对传统药膳安全性的广泛讨论。在全民养生的热潮下,如何辨别真假药材、科学进补成为摆在每个家庭面前的重要课题。

五指毛桃为何变身"夺命汤"元凶

五指毛桃作为岭南地区常用煲汤药材,因其独特椰香味而备受青睐。但专家指出,市面上不少"五指毛桃"实为剧毒植物断肠草的根茎,二者外形极为相似。断肠草含有的钩吻碱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,0.15-0.3克就足以致命。本次事件中,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、视物模糊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正是典型的中毒反应。药材市场鱼龙混杂,普通消费者仅凭外观难以辨别真伪,这为食品安全埋下重大隐患。

传统药膳遭遇现代监管难题

我国民间素有"药食同源"的传统,但现行《食品安全法》对中药材入膳尚无明确标准。调查显示,超过60%的受访者会在家自制药膳,其中近半数人仅凭经验或网络配方操作。中药师协会专家表示,即便是正规药材,配伍不当或过量使用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电商平台上打着"野生""农家自采"旗号的药材大行其道,这些产品往往未经专业检测,成为潜伏在厨房里的健康杀手。

建立药膳安全防护网刻不容缓

面对频发的药膳中毒事件,多地已启动专项整治行动。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最新通知要求,餐饮单位使用中药材入菜需公示来源检测报告。医学专家建议民众购买药材时认准"药"字号产品,煲汤前最好咨询执业中医师。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药学会正在研发中药材AI识别小程序,通过手机拍照即可初步鉴别真伪。从政府监管到技术创新,构筑全方位的药膳安全防线已成为社会共识。

这起中毒事件犹如一记警钟,提醒我们在追求养生效果的同时,更要重视食材的安全性。当传统饮食智慧遇上现代生活节奏,唯有科学认知与规范监管双管齐下,才能让中华药膳文化真正造福百姓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