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台回应元代祭扫服务:品牌部统一采买引发争议

4923png

清明时节雨纷纷,代祭扫服务却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掀起了轩然大波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生活节奏加快,越来越多的人无法亲自回乡祭祖,代祭扫服务应运而生。然而,某平台推出的4999元"豪华代祭扫"套餐一经曝光,立即引发舆论哗然。这不仅折射出当代社会传统与现代的碰撞,更暴露出殡葬服务行业乱象丛生的现状。当祭祖这样庄重的仪式被明码标价,当孝心可以用金钱来衡量,我们不得不思考:传统文化该如何在商业大潮中守住底线?

天价代祭扫背后的行业乱象

近年来,代祭扫服务逐渐从简单的鲜花供奉演变为包含"三跪九叩"、"哭坟"等表演性质的项目。某平台推出的4999元套餐包含专业主持人、礼仪团队、全程视频记录等服务,被网友戏称为"孝心表演艺术"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类高价服务往往由平台品牌部统一采买,再以数倍价格转售给消费者。业内人士透露,实际成本不足千元,暴利空间令人咋舌。这种商业运作模式不仅扭曲了传统祭扫的本意,更让清明这个慎终追远的节日变了味。

平台回应难消消费者疑虑

面对舆论质疑,涉事平台回应称高价套餐是"品牌部统一采买的标准服务",并强调所有项目都明码标价。但这种解释并未平息争议,反而引发更多质疑。消费者普遍反映,平台在宣传时刻意模糊价格构成,将商业包装美化为"传统文化传承"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平台利用消费者"价格越高越显孝心"的心理,刻意营造攀比氛围。这种营销手段不仅伤害了消费者权益,更亵渎了清明祭祖的庄重意义。

传统文化传承的商业边界

代祭扫服务的争议本质上是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普遍困境。专家指出,适度的商业化确实有助于传统习俗的传播,但必须守住底线。当三跪九叩变成收费表演,当哀思变成摆拍素材,传统文化最核心的精神内涵就被掏空了。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行业标准,明确代祭扫服务的范围和定价原则。同时,平台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,不能将传统文化简单商品化,更不该利用消费者的情感进行过度营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