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护院安全引热议:八旬老人如何徒手拆掉防护栏?

813png

近年来,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,养老机构安全问题频发成为社会关注焦点。从老人走失到意外坠楼,从设施隐患到护理疏漏,每一次事件都在刺痛公众神经。近日一则"八旬老人徒手拆掉养护院防护栏"的新闻再次引发热议,视频中白发老人仅用几分钟就将看似牢固的护栏整体卸下,让网友直呼"这届老人太硬核",更暴露出养老机构安全防护形同虚设的行业乱象。

防护栏成"摆设"背后的设计缺陷

涉事养护院的防护栏采用简易插销固定方式,未进行焊接或使用防拆螺丝。多位建筑安全专家指出,这种为节省成本采用的安装方式,其抗破坏强度甚至不及普通居民阳台护栏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行业内超六成中低端养老机构存在类似"面子工程",护栏高度、间距等关键指标仅满足最低验收标准,完全忽视老年人特殊的体能和行为特征。

老人行为风险评估严重缺失

事件主角王大爷患有轻度阿尔茨海默症,却未被纳入高风险老人名单。养护院负责人承认,日常仅通过简单问询评估老人状态,从未进行专业的抓握力、破坏力测试。北京老年病医院主任医师指出,很多失智老人会保留惊人的手部力量,这正是拆解护栏等意外事件的高发诱因,但九成养老机构缺乏相应的评估体系和应对方案。

应急响应机制暴露管理漏洞

监控显示从老人开始拆卸到护栏完全脱落历时7分32秒,期间3名护工经过却无人干预。调查发现该院未设置护栏异常报警装置,巡查制度也形同虚设。更荒诞的是,事发后工作人员第一反应竟是拍摄视频"留证",错过最佳处置时机。这种重事后追责轻事前防范的管理模式,在中小型养老机构中尤为普遍。

适老化改造陷入形式主义陷阱

涉事养护院去年刚花费数十万进行"五星级适老化改造",但所谓升级仅集中在表面装饰。多位行业观察人士透露,当前养老机构改造普遍存在"重美观轻功能"倾向,盲目追求豪华装修却忽视防护窗、防滑地胶等基础安全设施。某品牌养老院总监坦言:"家属参观时更关注环境是否高档,很少有人会测试护栏牢固度。"

监管标准滞后于现实需求

现行《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》最近修订已是2018年,对防护栏等细节仅作笼统要求。对比日本2023年新规中"防护设施必须抵抗100kg持续拉力"的量化标准,我国多数地方仍停留在"防止意外跌落"的模糊表述。法律界人士呼吁,应当建立养老设施安全"红黄牌"制度,对重复出现同类问题的机构实施强制退出机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