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尔滨司法局局长丁锐突发心梗去世 官方发布讣告
近年来,公职人员健康问题频频引发社会关注。高强度的工作压力、不规律的作息时间,让许多奋战在一线的干部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。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的公职人员超过200人,这一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职业群体健康管理的缺失。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哈尔滨市司法局局长丁锐同志因突发心梗不幸离世的消息,再次敲响了公职人员健康警钟。
突发心梗夺走司法战线骨干
哈尔滨市司法局官网发布的讣告显示,丁锐同志在工作期间突发心肌梗塞,经抢救无效去世。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重要领导,丁锐长期奋战在法律服务、社区矫正等工作一线,其突然离世让同事和群众深感痛惜。知情人士透露,丁锐生前工作勤勉,经常加班加点处理司法行政事务,此次突发心梗与其长期超负荷工作不无关系。这起事件也引发业内对司法系统工作强度的重新审视。
公职人员健康管理亟待加强
丁锐的离世并非个案。近年来,从基层民警到领导干部,公职人员猝死事件屡见报端。专家指出,这类群体普遍存在"三高"现象: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,但主动就医率却不足30%。一方面是由于工作繁忙无暇体检,另一方面则是"轻伤不下火线"的职业文化使然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数据显示,前来体检的公职人员中,70%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,但能够定期复查的不足半数。这种健康管理意识的缺失,为突发性疾病埋下了隐患。
完善职业健康保障体系刻不容缓
针对公职人员健康问题,多地已开始探索建立长效机制。北京市率先推行"强制休假"制度,浙江省试点"健康档案"管理系统,广东省则为重点岗位人员配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。但这些措施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执行难的问题。有专家建议,应当将健康管理纳入干部考核体系,同时建立心理健康干预机制。唯有构建起预防、监测、救治的全链条健康保障体系,才能避免类似丁锐这样的悲剧重演。
丁锐同志的离世,不仅是个人的不幸,更是对公职健康管理体系的一次警示。在缅怀逝者的同时,如何切实保障公职人员身心健康,已成为摆在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。从完善体检制度到建立应急机制,从优化工作流程到加强健康宣教,需要多方共同努力,让负重前行的公职人员不再"用生命加班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