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旬老人在养老院被虐待致骨折,家属要求严惩责任人

6796png

近年来,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,养老服务质量问题日益凸显。据民政部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底,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.8亿,占总人口的19.8%。在养老需求激增的背景下,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,虐待老人事件时有发生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近日,一则"八旬老人在养老院被虐待致骨折"的新闻再次刺痛公众神经,家属悲愤控诉并要求严惩责任人的诉求,折射出当前养老行业监管的深层困境。

养老院暴力事件频发暴露行业监管漏洞

这起事件中,82岁的李奶奶因子女工作繁忙被送至当地一家中档养老院,却在三个月后被发现全身多处淤青并伴有肋骨骨折。院方最初解释为"老人自己摔伤",但监控录像显示护工存在推搡、辱骂等行为。类似事件并非个案,2023年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,约12%的养老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虐待老人现象,其中以肢体暴力和精神虐待最为常见。这些事件暴露出部分养老机构在人员培训、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严重缺失。

家属维权面临取证难、追责难双重困境

李奶奶的子女在维权过程中遭遇重重阻碍:关键时段的监控录像"恰好"损坏,其他老人因惧怕报复不敢作证,医疗鉴定程序繁琐耗时。法律专家指出,目前我国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对养老机构虐待行为的处罚力度偏轻,一般仅处以罚款或吊销执照,难以形成有效震慑。更棘手的是,许多受害者因认知障碍或行动不便,无法自主举证,导致大量隐性虐待案件难以浮出水面。

涉事养老院资质存疑折射行业准入门槛问题

记者调查发现,涉事养老院虽持有民政部门颁发的执照,但实际护工配比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1:4,且半数员工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。这种现象在二三线城市尤为普遍,部分机构为压缩成本,雇佣未经培训的临时工,甚至将护理工作外包给劳务公司。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数据显示,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上岗率不足60%,专业人才缺口高达130万人,这种结构性矛盾为服务质量埋下隐患。

构建"政府+社会+家庭"三维防护体系刻不容缓

要根治养老院虐待顽疾,需要建立多方联动的防护机制。上海市已试点"阳光养老"工程,在养老机构安装无死角监控并接入监管平台;广东省推行"双随机"抽查制度,对违规机构实施行业禁入;北京市则建立家属监督委员会制度。专家建议,应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,提高违法成本,同时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机构信用评价体系,让家属可以通过公开信息选择可靠机构。更重要的是,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和人文关怀,提升整个行业的职业尊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