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老院虐待老人事件再发:老人多处骨折,涉事方拒绝道歉
近年来,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,养老问题日益凸显。据民政部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底,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.8亿,占总人口的19.8%。然而,在养老需求激增的同时,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、虐待老人事件频发等问题也频频见诸报端。近日,某地养老院再次曝出虐待老人事件,一位八旬老人被发现全身多处骨折,而涉事方至今拒绝道歉,这一恶性事件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
养老院暴力事件频发折射行业监管缺失
这起事件并非个案。近年来,全国各地养老院虐待老人事件屡见报端,从肢体暴力到精神虐待,形式多样。业内人士指出,这些事件背后反映的是行业监管的严重缺失。目前,我国养老机构准入门槛较低,部分机构为追求利润最大化,压缩人力成本,导致护工素质参差不齐。同时,监管部门对养老机构的日常运营缺乏有效监督机制,使得一些违规行为长期得不到纠正。
老人骨折事件细节曝光令人发指
据受害老人家属透露,老人被送医时全身多处骨折,包括肋骨、手臂等部位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这些伤势并非一次造成,而是长期遭受虐待的结果。养老院监控录像显示,护工曾多次对老人进行推搡、拉扯等粗暴行为。然而,面对铁证,涉事养老院负责人仍以"老人自己摔倒"为由推卸责任,拒绝道歉和赔偿,态度之恶劣令人愤慨。
涉事方态度强硬暴露维权困境
事件曝光后,涉事养老院不仅没有积极处理问题,反而采取"冷处理"态度,拒绝与家属沟通。这种强硬姿态折射出当前老年人维权面临的普遍困境。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、取证困难,加上部分养老院刻意隐瞒,很多虐待事件难以得到有效举证。即便证据确凿,维权过程也往往漫长而艰难,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。
行业乱象背后的人才培养短板
深入分析养老行业乱象,护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是重要原因之一。目前,我国养老护理员缺口巨大,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、学历偏低、专业技能不足等问题。同时,工作强度大、待遇低导致人员流动性高,进一步加剧了服务质量问题。专家呼吁,必须加快建立专业的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,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和社会地位。
完善法规体系守护"夕阳红"尊严
要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院虐待问题,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。目前,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对养老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偏轻,缺乏威慑力。建议建立养老机构"黑名单"制度,对严重违规者实施行业禁入;同时健全监督机制,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,定期对养老院服务质量进行检查。只有多管齐下,才能为老年人营造安全、舒适的养老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