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公开指责美联储主席:'大失败者'言论引发轩然大波

7780png

在美联储持续加息引发全球经济震荡的背景下,政经博弈正成为各国头条的常客。近日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炮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是"大失败者",直言其政策正在"摧毁美国梦"。这番言论迅速引爆舆论,不仅让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产生质疑,更折射出美国政治力量对货币政策日益强烈的干预倾向。当总统大选遇上通胀危机,这场罕见的公开指责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经济暗流与权力博弈?

特朗普为何选择此时"炮轰"美联储?

分析人士指出,特朗普选择在竞选关键期重提美联储话题绝非偶然。最新民调显示,通胀问题仍是选民最关心的经济议题,而美联储作为货币政策的掌舵者自然成为焦点。特朗普团队内部流出的备忘录显示,其经济顾问认为将经济困境归咎于美联储,可以有效转移民众对政府施政不力的批评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已是特朗普本月第三次公开批评鲍威尔,其言论激烈程度逐次升级,明显在测试舆论反应。

历史恩怨与政策分歧的双重爆发

这场隔空交锋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。2018年,正是特朗普提名鲍威尔接任美联储主席,但随后因加息政策产生严重分歧。熟悉内情的前白宫官员透露,特朗普曾多次私下要求鲍威尔停止加息未果,最终导致关系破裂。专业机构对比发现,特朗普任内美联储加息7次,而拜登任内已加息11次,这种政策延续性恰恰印证了美联储标榜的"政治中立"原则。但批评者指出,鲍威尔在通胀初期坚持"暂时性"判断,确实存在重大误判。

市场震荡暴露货币政策的两难困境

特朗普言论发表后,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,美联储9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骤降12个百分点。摩根大通分析师在晨报中指出,政治因素正在扭曲市场预期,可能导致美联储陷入"加息怕衰退、降息怕通胀"的双输局面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欧洲央行官员匿名向媒体表示,美联储政治化可能引发全球央行连锁反应,削弱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协调性。数据显示,过去二十年美国总统公开批评美联储的情况仅有5次,但最近五年就占了3次,这种趋势值得警惕。

这场风波恰逢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前夕,鲍威尔即将发表的政策演讲被赋予特殊意义。无论最终结果如何,特朗普的"大失败者"论调已经成功将货币政策拖入政治竞技场,这可能重塑未来数年的美国经济治理格局。当技术官僚遭遇民粹政治,现代央行制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