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资大举加仓中国资产,市场底部已确认?

2082png

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,不少投资者在3000点附近反复纠结。就在散户犹豫不决之际,北向资金却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,高盛、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纷纷调高中国股票评级。这种"内冷外热"的反差现象,不禁让人思考:当本土投资者还在观望时,外资机构的大举加仓是否意味着市场底部已经确认?

外资流入规模创年内新高

数据显示,截至5月底,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额已突破2000亿元,超过2022年全年总额。其中5月单月净买入达301亿元,呈现加速流入态势。值得注意的是,外资不仅增持传统白马股,对科创板、创业板成长股的配置比例也在显著提升。这种全方位加仓行为,反映出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。

国际投行集体唱多中国

摩根大通最新报告将中国股票评级上调至"超配",高盛预计MSCI中国指数未来12个月有20%上涨空间。贝莱德智库指出,中国股市估值处于历史低位,政策环境持续改善,是布局优质资产的良机。这些重量级机构的看多观点,正在改变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逻辑,形成明显的市场指引效应。

估值优势吸引长期资金

当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不足12倍,低于近五年平均水平。从股债性价比看,股票风险溢价接近历史高位,配置价值凸显。养老基金、主权财富基金等长线资金近期明显加大A股配置力度。阿布扎比投资局最新持仓显示,其A股持仓市值环比增长超30%,重点加仓新能源、消费等板块。

政策红利持续释放

资本市场改革举措密集出台,从减持新规到分红新规,从并购重组优化到退市制度完善,政策组合拳正在重塑市场生态。特别是"国九条"提出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要求,将从根本上改善A股投资环境。这些制度性变革为外资提供了更透明的投资框架,增强了配置信心。

结构性机会逐步显现

在整体市场回暖的背景下,细分领域呈现差异化表现。外资明显青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企业,以及受益消费升级的品牌消费品。同时,人工智能、商业航天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也获得资金重点关注。这种结构性布局特征,预示着下一阶段的市场主线方向。

从历史经验看,外资往往具备领先的市场嗅觉。当前外资持续流入与政策面、估值面形成共振,市场筑底信号日益明确。不过投资者仍需保持理性,在把握机遇的同时,注意防范短期波动风险,通过均衡配置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