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府捞面被曝同面不同价,消费者直呼被背刺
近年来,餐饮行业的"同品不同价"现象屡屡引发争议。从奶茶到快餐,消费者逐渐发现,同样的产品在不同渠道、不同城市甚至不同门店,价格可能存在显著差异。这种价格不透明的现象让消费者直呼"被背刺",也引发了人们对餐饮行业定价机制的质疑。最近,知名连锁品牌和府捞面被曝出"同面不同价"的情况,再次将这个行业痛点推上风口浪尖。
门店价格差异引发消费者不满
多位消费者反映,和府捞面在不同城市的门店存在明显的价格差异。以招牌的"酸汤肥牛面"为例,有消费者发现同样的产品在上海某门店售价38元,而在成都某门店仅需32元,差价高达6元。更让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,部分门店还存在"隐藏菜单"现象,同样的配料组合,通过不同方式点单价格可能相差10%以上。这种价格不透明的做法让许多忠实顾客感到被欺骗。
外卖平台价格高于堂食引质疑
除了线下门店的价格差异,消费者还发现和府捞面在外卖平台上的售价普遍高于堂食价格。有网友对比发现,同一款"番茄牛腩面"在店内标价36元,而在某外卖平台上的标价却达到42元,加上配送费后总价接近50元。对此,品牌方解释称外卖平台会收取佣金,因此价格有所上调。但消费者认为,这种"平台税"最终转嫁给顾客的做法并不合理,质疑品牌方是否应该承担部分成本。
会员体系定价差异暗藏玄机
和府捞面的会员体系也被指存在定价猫腻。有消费者发现,成为会员后部分产品的单价反而更高。例如"香辣牛肉面"对非会员显示优惠价29元,而登录会员账号后却恢复原价32元。更令人困惑的是,会员专享的"折扣套餐"经过计算后,单品的均价有时甚至高于单点价格。这种复杂的定价策略让消费者直言"算不过商家",质疑这是否属于变相的价格歧视。
区域定价策略缺乏透明度
业内人士指出,和府捞面可能采用了区域差异化定价策略,但缺乏必要的透明度。根据门店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、租金成本等因素调整价格本属正常商业行为,但品牌方并未明确告知消费者这一政策,也未在菜单或官方渠道公示不同区域的价格标准。这种不透明的做法导致消费者在跨城市消费时产生"价格落差感",损害了品牌信任度。专家建议,餐饮企业应当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定价机制,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。
随着事件持续发酵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餐饮行业的定价乱象。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,任何不合理的价格差异都可能被消费者发现并传播。这场关于"同面不同价"的讨论,不仅关乎一个品牌的声誉,更反映了整个餐饮行业在定价策略上面临的信任危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