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旬老人独撑动物园年,背后故事令人动容

3052png

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,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缩减,许多民营动物园因经营困难纷纷闭馆。据《2023年中国动物园行业报告》显示,近五年全国已有37家民营动物园倒闭,动物安置成为社会难题。就在这样的背景下,一则"八旬老人独撑动物园36年"的新闻引发全网热议,这位老人用半生坚守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热爱。

从兽医到园长:一个人的命运转折

1987年,45岁的张为民还是县畜牧站的一名普通兽医。当得知当地唯一动物园因经营不善即将关闭,300多只动物面临流离失所时,他毅然拿出全部积蓄接手了这个"烂摊子"。最初连妻子都不理解这个决定,但老张说:"这些动物就像我的病人,我不能见死不救。"从此,他白天给动物看病喂食,晚上自学动物营养学,36年来从未领过工资。

铁皮房里的"诺亚方舟"

动物园最困难时账上只剩83元,老张卖掉了城里唯一住房。如今园区仍保持着80年代的铁皮房舍,斑驳的围栏上挂着自制的动物科普牌。令人动容的是,这里收留着17只其他动物园淘汰的老弱病残动物,包括失明的东北虎"大壮"和患关节炎的黑熊"阿福"。老人常说:"它们活着,我就得管到底。"

36年不变的清晨仪式

每天清晨5点,老人雷打不动开始巡园。他会先摸摸每只动物的食盆,给年迈的猕猴梳毛,为截肢的羚羊换药。饲养员小刘回忆,有次老人高烧39度,仍坚持给河马清洗水池。最让游客震撼的是,园内所有动物听到老人的口哨声都会给出回应,这种默契是上万次日复一日的陪伴积累的。

藏在账本里的秘密

在老人卧室的抽屉里,整齐码放着36本泛黄的账本。每页都详细记录着动物们的医疗费、饲料开销,其中超过60%支出靠老人退休金和儿女补贴。2020年疫情闭园期间,老人偷偷去医院卖了三次血,账本上却写着"社会捐款"。女儿哽咽道:"爸爸总说动物比人更需要这些钱。"

生命影响生命的传承

如今动物园陆续来了7个90后志愿者,他们被老人感召辞去高薪工作。学兽医的小王说:"第一次看见张爷爷抱着小鹿输液到凌晨,我就决定留下了。"令人欣慰的是,当地政府近期已将动物园纳入公益项目,但老人仍坚持每天工作,他说:"我得教会这些孩子,怎么用心听动物说话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