猿辅导老师猝死家属发声:血泪控诉背后的行业乱象

4740png

在"996"成为职场常态的今天,教育行业的光鲜外表下暗藏着令人窒息的生存压力。当猿辅导老师猝死的消息刷屏网络,这不仅是又一个令人痛心的个案,更是撕开了在线教育疯狂扩张背后的行业伤疤。家长们在直播间抢购课程时,可曾想过屏幕那头可能是强撑病体的老师?这场悲剧引发的家属血泪控诉,正将教育资本化浪潮中的畸形生态推向舆论焦点。

高压KPI下的"教育流水线"

据内部员工透露,某在线教育平台要求教师日均直播6-8小时,课后还需完成备课、批改、家长沟通等任务。有老师晒出工作记录显示,连续三个月日均工作时长超过14小时,而所谓的"弹性工作制"实则意味着24小时待命。更触目惊心的是,部分机构将续课率与教师薪资深度捆绑,迫使老师变身销售,用健康换取绩效。这种将教育异化为流水线作业的模式,正在透支从业者的生命价值。

资本狂欢中的监管盲区

在线教育赛道近年获得超千亿融资,但行业规范却严重滞后。调查发现,83%的在线教育机构未给教师缴纳足额社保,加班费计算普遍存在猫腻。更讽刺的是,某些平台一边在广告中宣扬"教育情怀",一边用算法精准榨取教师剩余价值。当资本把教育包装成快消品,本该受《劳动法》保护的教师权益,却在"自愿加班"的潜规则下被系统性忽视,暴露出新经济形态中劳动者保护的制度性缺失。

家校共谋的畸形生态链

深夜10点的辅导直播间里,同时在线学生数仍高达数万。家长对"随时答疑"的服务期待,无形中助长了机构对教师的极限压榨。某调研数据显示,76%的家长承认曾在下班时间联系老师,其中42%认为这是购买高价课程应得的服务。这种将教育服务等同于"随叫随到"的认知偏差,与机构营造的焦虑营销形成共谋,最终让教师成为教育内卷中最脆弱的夹心层。

当我们在讨论这起悲剧时,不该止于对个别企业的道德谴责。从劳动权益保障到行业监管标准,从资本伦理边界到社会教育观念,这场猝死事件照出的,是整个时代狂奔路上被遗忘的代价。在线教育不该是吃人的赛道,而回归教育本质的第一步,或许是从善待每一位教师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