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保安宿舍猝死,舆论呼吁加强劳动者保护,多方回应

3620png

近年来,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强度增大,中高龄劳动者的健康安全问题频频引发社会关注。特别是在保安、环卫、建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,超时工作、保障缺失等现象屡见不鲜。近日,一则"60岁保安宿舍猝死"的新闻登上热搜,监控画面显示这名即将退休的老人在深夜值班后未能醒来,工友发现时已无生命体征。事件迅速引发舆论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追问——当银发打工族成为城市运转的"隐形支柱",他们的生命安全究竟由谁来守护?

猝死事件暴露行业用工隐患

涉事保安所属的物业公司回应称,该员工"入职体检合格且自愿接受排班安排",但家属提供的考勤表显示,死者连续一个月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。劳动法专家指出,这种高强度排班在安保行业已成潜规则,许多企业通过"自愿加班协议"规避监管。更令人忧心的是,涉事公司未给该员工缴纳工伤保险,仅购买了一份保额不足的意外险,赔偿问题至今悬而未决。类似案例并非孤例,某平台数据显示,近三年全国发生过至少17起保安岗位猝死事件,其中14名死者年龄超过55岁。

高龄劳动者权益保障存在法律盲区

现行《劳动合同法》对超龄劳动者缺乏明确规定,导致60岁以上务工人员往往被归类为"劳务关系"而非劳动关系。这意味着他们无法享受工伤保险、带薪休假等基本保障。某法律援助中心统计显示,2022年受理的老年劳务纠纷中,81%涉及工伤认定困难。更吊诡的是,部分企业专门招聘退休人员,看中的正是"用工成本低、责任风险小"的特点。法律界人士呼吁,应当将超龄劳动者纳入劳动法保护范围,强制企业为所有在岗人员购买足额保险。

多方回应折射社会治理新课题

事件发酵后,当地人社局启动专项检查,发现涉事大楼共有23名超龄保安,其中9人存在超时工作。工会组织已介入协助家属维权,同时推动行业集体协商。值得关注的是,多家外卖平台近日宣布将为骑手增加"强制休息机制",这或许为传统行业提供借鉴。但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建立年龄友好的就业环境,包括推广健康监测设备、设置弹性工作岗位等。正如某政协委员所言:"让劳动者老有所为的前提,必须是老有所护。"

这起悲剧犹如一面镜子,照出了人口结构变革期的新型劳资矛盾。当2.8亿60岁以上人口中有超过5000万仍在工作,如何构建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劳动保护体系,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公共议题。从完善立法到强化监管,从企业责任到社会共治,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千万劳动者的生命尊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