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灌溉系统POH:精准灌溉技术助力农业增产

4293png

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人口持续增长,农业用水矛盾日益突出。据统计,传统灌溉方式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高达50%,而我国仍有超过60%的农田采用粗放式灌溉。在乡村振兴战略和"双碳"目标的双重背景下,如何实现农业节水增效成为社会关注焦点。YI灌溉系统POH应运而生,其创新的精准灌溉技术正在改写传统农业用水方式,为破解"水-粮矛盾"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。

智能传感技术实现土壤墒情实时监测

YI灌溉系统POH通过部署物联网土壤传感器网络,可实时采集0-100cm不同土层的温度、湿度、EC值等关键数据。系统内置AI算法能自动分析作物根系层水分动态,相比传统人工检测方式,数据采集频率提升200倍,监测精度达到±2%。在山东寿光的大棚示范基地,该系统帮助农户将灌溉决策周期从"凭经验每周一次"升级为"按需实时调整",节水率达38%。

多源数据融合构建作物需水模型

系统整合气象站数据、卫星遥感影像和作物生长周期信息,构建了包含23类参数的深度学习模型。特别针对玉米、小麦等主粮作物开发了专用算法,能准确预测未来72小时的蒸腾耗水量。河南周口的万亩示范田数据显示,该技术使灌溉时机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2%,较传统方法减少无效灌溉次数5-8次/季,亩均增产达15%。

变量灌溉技术实现精准水肥调控

基于北斗导航的智能闸阀组可完成0.1亩级别的分区控水,配合土壤养分传感器实现水肥同步精准调控。在新疆棉田应用中,系统根据棉株不同生长阶段自动调节灌溉量,将蕾铃期用水量精确控制在需水临界点,既避免水分胁迫又防止徒长。实际应用表明,该技术使水肥利用率提升40%,同时降低15%的病害发生率。

云平台赋能灌溉决策智能化

通过云计算平台整合全流域灌溉数据,农户可通过手机APP接收包含灌溉量、时长等具体参数的个性化方案。平台接入全国450个气象站点数据,遇到极端天气时可提前48小时发送预警并自动调整灌溉策略。在长江流域的稻虾共作区,该功能帮助农户成功应对了2023年夏季干旱,保障了98%的种养面积正常生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