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国产剧最有味道的cp最后都be了?这届观众太难了

3174png

近年来,国产剧市场蓬勃发展,各类题材层出不穷,但观众们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:那些最有味道、最让人上头的CP,最后往往都以悲剧收场。从《陈情令》到《山河令》,从《东宫》到《周生如故》,观众们一次次被虐得肝疼,却又欲罢不能。这不禁让人疑惑:为什么国产剧最有味道的CP最后都BE了?难道这届观众真的太难了吗?

编剧的“刀片经济学”:虐心才能出圈

在流量为王的时代,编剧们深谙“刀片经济学”的奥妙。一部剧要想出圈,光靠甜宠发糖是远远不够的,必须要有足够虐心的情节才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讨论热度。BE结局往往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,甚至成为经典。比如《仙剑奇侠传》中李逍遥和赵灵儿的悲剧,至今仍是观众心中的意难平。编剧们通过制造这种情感落差,让观众在痛并快乐中无法自拔,从而提升剧集的热度和话题度。

审查制度的隐形枷锁:爱情必须“正确”

国产剧的创作还面临着严格的审查制度,这也间接导致了CP的BE结局。在某些题材中,过于完美的爱情结局可能被认为“不正确”或“不符合主流价值观”。例如,涉及穿越、玄幻、同性等元素的剧集,往往需要通过悲剧结局来规避审查风险。此外,一些现实题材的剧集也倾向于通过BE来反映社会的残酷,从而传递“正能量”。这种无形的枷锁,限制了编剧们的创作自由,也让观众们不得不接受一个又一个意难平的结局。

观众审美变迁:BE美学成为新潮流

随着观众审美的多元化,BE美学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潮流。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欣赏悲剧的震撼力和艺术价值。他们认为,BE结局更能体现爱情的纯粹和永恒,也更能引发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。例如,《琅琊榜》中梅长苏和霓凰郡主的爱情,虽然没有圆满的结局,却因其悲壮和凄美而成为观众心中的白月光。这种审美变迁,也促使编剧们更加大胆地创作BE结局,以满足观众的需求。

国产剧CP的BE结局,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无论是编剧的刻意为之,还是审查制度的限制,亦或是观众审美的变迁,都让“意难平”成为了国产剧爱情故事的常态。或许,正是这种不完美,才让这些CP更加令人难忘,也让观众们更加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HE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