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ING SEVENTEEN收视率飙升:为何这档团综如此受欢迎?

4235png

在K-pop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,粉丝对偶像内容的审美疲劳逐渐显现。据韩国文化振兴院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团体综艺平均收视率同比下降12%,大量同质化的旅行、游戏主题企划让观众产生倦怠感。就在这样的行业困局中,SEVENTEEN的团综《GOING SEVENTEEN》却逆势爆发,最新一季收视率较前作暴涨217%,更在海外平台创下单集破千万播放的纪录。这档被粉丝称为"次世代团综教科书"的节目,究竟藏着怎样的破圈密码?

颠覆性内容架构打破团综天花板

与传统偶像综艺不同,《GOING SEVENTEEN》采用模块化内容生产体系。制作组将每季度划分为4-5个主题单元,既有考验默契的"脑性男特辑",也有解构偶像形象的"次元壁破碎计划"。特别在2023年推出的"制作人战争"企划中,成员们分组策划完整综艺流程,其中夫胜宽团队设计的"随机舞蹈生存战"衍生出全网模仿热潮。这种将策划权部分让渡给偶像的模式,既保证了内容新鲜度,又精准触达Z世代渴望参与感的心理需求。

沉浸式互动设计重构粉丝关系

节目首创的"实时任务系统"成为关键突破口。制作组会在播出期间通过WVS社区发布隐藏任务,如"找出本期所有镜头穿帮处",成功参与者可获得定制周边。这种设计将观看行为转化为闯关游戏,据HYBE官方数据,该玩法使单集回看率提升至83%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节目刻意保留成员即兴发挥的"放送事故",比如金珉奎著名的"提词器翻车现场",这些非刻意设计的真实瞬间反而成为社交平台病毒式传播的素材。

工业化内容生产背后的情感价值

在高度娱乐化的包装下,节目始终保持着情感叙事的厚度。制作组采用纪录片式跟拍手法,记录下成员们为演唱会彻夜排练后,在待机室相互按摩的细节。最新曝光的幕后花絮显示,节目组会为每位成员建立"成长档案",将三年前后相同场景的reaction剪成对比画面。这种长期主义的内容策略,让观众在笑闹中见证偶像的真实成长轨迹,形成难以替代的情感联结。正如豆瓣网友评论:"这不是综艺,而是用摄影机书写的青春史诗。"

当传统团综还在依赖剧本游戏时,《GOING SEVENTEEN》已经构建起完整的内容宇宙。从元宇宙概念的特辑拍摄,到根据算法定制的个人cut版本,这档节目正在重新定义偶像与观众对话的方式。其成功或许印证了娱乐产业的新法则:在技术狂欢的时代,最打动人心的仍然是那些未被修饰的真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