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了春晚药后有多疯狂?医生紧急提醒!

3014png

近年来,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大,不少人开始寻求各种"提神醒脑"的捷径。特别是在春节前后,一种被称为"春晚药"的兴奋剂类药物在部分人群中悄然流行。据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数据显示,近一个月因滥用精神类药物就诊的案例同比激增40%,其中不乏因服用所谓"春晚药"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。这种追求短暂亢奋的行为背后,折射出当代人面对高压生活时的焦虑与无奈。

服用"春晚药"后出现幻觉送医

28岁的程序员小张为了应对春节加班,从朋友处获得几粒"春晚药"。服用后他连续工作36小时未合眼,随后开始出现幻听、被害妄想等症状,最终被同事送往医院。主治医师表示,患者尿液检测显示甲基苯丙胺阳性,这种非法添加成分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。类似案例在各大医院急诊室并不罕见,有人甚至因过度兴奋引发心梗猝死。

地下作坊勾兑多种违禁成分

药监部门近期查获的非法生产窝点发现,所谓"春晚药"多由地下作坊用咖啡因、麻黄碱等管制药品随意配比,部分样本检出冰毒成分。这些作坊通过社交平台以"提神醒脑""抗疲劳"为噱头销售,每粒成本不足2元却卖到50-100元。更可怕的是,不同批次的成分和剂量差异极大,使用者根本无法预知自己吃下的究竟是什么。

短期亢奋伴随永久性脑损伤

神经科专家通过脑部CT对比显示,长期服用者大脑前额叶皮层出现明显萎缩。这种损伤直接导致认知功能下降、情绪控制障碍等问题。临床观察发现,即便停止用药,患者仍会持续出现注意力涣散、记忆力减退等后遗症。某些案例中,青少年使用者智商测试结果在半年内下降超过15个点。

戒断反应比想象中更可怕

35岁的销售主管李女士描述停药后的感受:"像有蚂蚁在骨头里爬,整夜失眠到出现自杀念头。"戒毒专家指出,这类药物会快速改变大脑奖赏机制,停药后出现的抑郁、焦虑等戒断症状往往持续数月。更棘手的是,约60%的戒断者在3个月内会复吸,形成恶性循环。

新型毒品正伪装成日常物品

警方通报显示,近期查获的"春晚药"有的伪装成跳跳糖、邮票等形式,部分甚至打着"中药秘方"旗号。这些产品通过改变包装逃避监管,在微商、短视频平台暗语交易。禁毒民警特别提醒,凡声称"不上瘾""纯植物"却效果显著的提神产品,极可能含有违禁成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