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贻可谈昔日队友陈玘:养猪没活几个,转型之路坎坷

8228png

近年来,体育明星退役后的转型问题一直备受关注。从奥运冠军街头卖艺到世界冠军转行直播带货,运动员"后职业生涯"的发展困境频频成为社会热议话题。在这个背景下,前乒乓球世界冠军邱贻可近日谈及昔日队友陈玘的转型经历时,一句"养猪没活几个"的感慨,不仅道出了运动员转型的艰辛,更折射出整个体育产业人才流动的深层次问题。

昔日队友眼中的陈玘转型之路

邱贻可在采访中透露,与陈玘同期退役的队友们大多选择了教练或体育管理岗位,而陈玘却另辟蹊径尝试农业创业。"养猪这个决定当时让很多人都很意外,"邱贻可回忆道,"但更让人意外的是,这个看似简单的转型竟然如此艰难。"据透露,陈玘最初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养猪场,由于缺乏行业经验,在疫病防控和市场波动中损失惨重,第一批猪苗存活率极低。

从乒乓球台到养猪场的跨界挑战

专业运动员转型创业面临的最大障碍是知识结构的断层。陈玘作为世界顶级乒乓球运动员,在赛场上所向披靡,但对养殖业却完全是个"门外汉"。邱贻可指出:"我们这代人从小就在体校训练,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,更别说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了。"缺乏专业知识的陈玘,在猪场建设、饲料配方、疫病防治等关键环节都交了昂贵的"学费",这也导致初期创业举步维艰。

运动员转型背后的制度性困境

邱贻可的讲述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:我国运动员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。大多数专业运动员从小接受封闭式训练,文化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相对不足。当退役后面向社会时,他们往往发现自己除了专项技能外,缺乏其他谋生本领。陈玘的案例并非个例,许多优秀运动员退役后都面临着"二次就业"的困境,有的甚至陷入经济窘迫的境地。

挫折之后的转型新方向

尽管初期创业受挫,但陈玘并未放弃转型之路。据邱贻可透露,在经历养猪失败后,陈玘开始将目光转向体育培训领域,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创办乒乓球俱乐部。"现在他做得还不错,至少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,"邱贻可表示。这个转变也说明,运动员转型需要扬长避短,充分发挥专业背景优势,而不是盲目进入完全陌生的行业。

邱贻可对陈玘经历的讲述,不仅是一个关于个人奋斗的故事,更反映了我国运动员培养和退役安置制度需要完善的方向。随着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,如何帮助运动员实现平稳转型,将成为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。从陈玘"养猪没活几个"到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过程,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