伪造文凭入职被辞退 女子反告公司索赔万 法院这样判
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,学历造假已成为职场中不容忽视的灰色地带。据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,2022年简历造假投诉量同比激增37%,其中学历造假占比高达42%。当"注水简历"遇上企业背调,一场关于职场诚信与法律边界的博弈正在上演。近日,上海某公司因员工伪造文凭解除劳动合同,反被索赔20万的案件引发热议,这场荒诞的维权闹剧最终会迎来怎样的结局?
女子用假文凭入职知名企业
王某通过精心伪造的某985高校毕业证书,成功入职上海某科技公司担任产品经理,月薪高达2.8万元。公司在例行背调时发现,其提供的学历编号在学信网查无记录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王某的毕业证书模板竟与网络售卖的"高仿证书"样本高度吻合,连校徽渐变色的印刷瑕疵都完全一致。面对铁证,王某起初坚称是"学校系统录入错误",直至警方介入调查才承认花费6500元购买假证的事实。
公司依规解雇反遭天价索赔
该公司依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26条解除合同后,王某竟以"未造成实际工作损失"为由提起诉讼。其代理律师提出三点主张:一是公司未在入职时即时验证学历真伪存在过失;二是王某在职期间绩效考核均为优良;三是突然解雇导致其精神抑郁,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及精神抚慰金合计20万元。这种"造假者理直气壮索赔"的诉讼策略,在庭审现场引发阵阵哗然。
法院判决彰显诚信底线
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,王某的行为已构成欺诈,使公司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。判决书特别指出:"学历不仅是求职门槛,更是诚信体系的基石,以虚假资料获取就业机会的行为,本质上是对社会公平的破坏。"最终驳回全部诉讼请求,并判令王某承担案件受理费。主审法官当庭警示:"任何试图通过司法程序为不诚信行为正名的企图,都不会得到法律支持。"
企业背调漏洞引发连锁反应
该案暴露出部分企业在入职审查环节的致命短板。涉事公司HR负责人承认,当时仅要求提供学历证书复印件,既未核验原件也未进行学信网认证。法律专家建议,企业应当建立三级背调机制:基础信息线上核验、工作经历多方求证、关键岗位委托专业机构调查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案判决后,上海已有37家企业紧急升级了人事管理系统,将学历验证设为入职强制流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