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适贵州之旅:从影视取景到文化体验

7489png

近年来,随着影视作品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,"跟着影视去旅行"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新兴旅游方式。从《狂飙》带火江门老街,到《去有风的地方》引爆大理旅游,影视取景地的文化价值正被重新发掘。然而,如何在流量热潮褪去后,让取景地保持持续吸引力?演员于适最近的贵州之行,或许给出了一个值得借鉴的答案——当明星效应遇见深度文化体验,产生的化学反应远超预期。

影视IP赋能:当镜头语言遇见真实山水

于适在《封神第一部》中饰演的姬发深入人心,而这次他探访的贵州荔波小七孔、西江千户苗寨等景点,恰好是众多古装剧偏爱的取景地。无人机航拍下的喀斯特地貌与苗寨吊脚楼群,在镜头中呈现出与影视画面高度重合的震撼效果。这种"场景复现"不仅满足影迷的打卡心理,更通过演员第一视角的vlog内容,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银幕之外的原始魅力。数据显示,相关话题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三天内突破8000万,印证了"影视+旅游"内容模式的巨大潜力。

非遗活化体验:从旁观者到参与者

区别于常规明星旅游宣传,于适此行特别安排了深度非遗体验环节。在雷山县,他跟随苗银匠人学习錾刻技艺;在丹寨县,尝试用古法制作花草纸。这些互动过程被制作成系列微纪录片,其中苗绣传承人教他辨认"蝴蝶妈妈"图腾的片段,单条视频获赞超200万。这种沉浸式文化参与,既打破了"明星摆拍"的刻板印象,又巧妙展示了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。文旅专家指出,此类内容能有效激发年轻群体对非遗的认知兴趣,带动体验型消费增长。

在地文化破圈:小众目的地的出圈密码

贵州作为长期被低估的旅游目的地,此次借势明星效应实现了精准破圈。于适团队特别挖掘了肇兴侗寨的"侗族大歌"、镇远古镇的"龙舟腌鱼"等小众文化符号,通过生活化场景呈现。其中他与当地老人学唱侗族古调的视频,带动"贵州方言挑战"话题登上热搜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内容传播中刻意避开商业化浓重的网红景点,转而聚焦原生态村寨,这种"反套路"营销恰恰契合了当下游客追求authentic体验的心理需求。据携程数据显示,攻略中提及的朗德上寨等冷门景点,搜索量环比增长370%。

这场看似随性的旅行,实则展现了文旅营销的新可能——当影视流量、明星影响力和在地文化形成三位一体的内容矩阵,产生的不仅是短期热度,更能构建目的地独特的文化辨识度。从银幕到现实,从观看到体验,或许这才是影视取景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逻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