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杰女儿小咘芽商标被抢注 这些明星子女也遭遇过类似情况

327png

近年来,随着明星效应的不断放大,明星子女的名字、昵称甚至小名都成为商标抢注的热门目标。近日,歌手张杰和谢娜的女儿"小咘芽"商标被抢注的消息引发热议,再次将这一社会现象推向风口浪尖。从"小海绵"到"小糯米",明星子女的姓名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,这不仅折射出商标抢注乱象,更引发公众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思考。

明星子女成商标抢注"重灾区"

在张杰女儿"小咘芽"之前,杨幂女儿"小糯米"、黄晓明儿子"小海绵"、章子怡女儿"醒醒"等明星子女的名字都曾被抢注为商标。抢注者往往在明星子女出生后第一时间提交商标申请,涉及食品、服装、玩具等多个类别。这些商标一旦注册成功,可能会被用于商业宣传或高价转让,给明星家庭带来困扰。业内人士指出,这种"蹭热度"式的商标抢注行为,不仅侵犯了明星家庭的合法权益,也扰乱了正常的商标注册秩序。

商标法保护存在哪些盲区

虽然我国《商标法》规定"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",但在实际操作中,明星子女姓名权的保护仍面临挑战。首先,未成年人姓名作为商标注册的保护标准不明确;其次,商标审查周期较长,等发现问题时往往已造成既定事实;再者,维权成本高、周期长,让很多明星家庭望而却步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部分抢注者会利用"三年不使用撤销"规则,在明星维权时主动注销商标规避责任,这种"打擦边球"的行为让法律制裁变得困难。

如何构建更完善的保护机制

面对这一现象,业内专家建议多管齐下:明星家庭可以在子女出生后立即进行商标防御性注册;商标局应建立名人姓名数据库,加强事前审查;立法机关可以考虑将明星直系亲属姓名纳入姓名权保护范围。同时,平台方也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,对明显恶意抢注的商标申请进行标注和拦截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已驳回"杨幂""迪丽热巴"等37件恶意商标注册申请,显示出监管部门整治乱象的决心。

从更深层次看,明星子女姓名被抢注现象反映的是商业利益与人格权的冲突。在流量经济时代,如何平衡商业开发与权益保护,不仅关系到明星家庭的切身利益,也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。随着公众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和相关制度的完善,相信这一乱象将得到有效遏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