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夜市摊贩被收香烟事件真相:官方通报详细调查结果

966png

夜市经济作为城市烟火气的重要载体,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发展。然而,随着摊贩数量激增,管理难题也随之而来。郑州某夜市近日曝出的"香烟抵摊位费"事件,迅速引发全网热议。摊贩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微妙关系、基层执法的人性化程度,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。这一事件背后,折射出城市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痛点:如何平衡规范管理与民生需求?

网传视频引爆舆论场

事件起源于一段网络热传的视频,画面显示郑州某夜市管理人员向摊贩收取香烟而非现金作为摊位费。视频中摊主无奈表示"一条烟抵三天摊位费",引发网友对基层管理乱象的质疑。该视频在抖音、微博等平台快速传播,#郑州夜市用烟抵摊位费#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5000万,舆论持续发酵。随着事件热度攀升,当地相关部门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介入核查。

官方通报还原事件全貌

郑州市金水区联合调查组经过72小时全面调查,于8月15日发布详细通报。调查结果显示,涉事管理人员张某系市场外包服务公司员工,其私自要求摊主李某以香烟抵扣部分摊位费的行为属个人违规操作。通报明确指出,市场管理方从未制定"以物抵费"的相关规定,涉事人员已停职接受进一步处理。调查组同时公布了涉事双方的完整询问笔录及市场收费台账,证实常规摊位费收取标准为每天80-120元不等。

基层管理漏洞浮出水面

深入调查发现,该夜市存在管理权限交叉、监督缺位等问题。作为政府主导的便民夜市,实际运营却外包给第三方公司,而街道办仅进行"备案式管理"。这种模式导致对具体收费行为缺乏有效监管,为个别人员权力寻租创造了空间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部分摊主反映类似"以物抵费"现象已存在多月,但始终无人举报,暴露出投诉渠道不畅的深层问题。

全国多地展开专项整治

郑州事件引发连锁反应,北京、成都等十余个城市相继启动夜市管理专项整治。各地重点排查收费不规范、外包监管不力等问题,并推广"阳光收费"二维码系统。据了解,郑州市已全面整顿夜市外包管理制度,要求所有收费项目必须出具电子票据,同时在每个夜市设立监督岗。这些举措获得摊主普遍认可,有经营者表示:"现在扫码缴费都有记录,再不用担心隐性收费了。"

城市治理需要温度与精度

专家指出,夜市经济管理需要找到"放管服"改革的平衡点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教授建议:"既要通过数字化手段规范管理,也要保留适当的弹性空间。"部分城市已开始试点"摊贩信用积分制",对遵守规定的摊主给予时段、位置等优惠政策。这种精细化治理模式,既维护了市场秩序,又保障了底层从业者的生计,或将成为未来城市管理的新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