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妇被狗咬后主人拒绝负责 竟称‘让狗道歉’引众怒

8787png

近年来,宠物伤人事件频发,尤其是孕妇、儿童等弱势群体被咬伤的案例屡见报端。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每年发生犬只伤人事件超过百万起,其中不少受害者面临维权难的困境。宠物主人的责任意识淡漠、赔偿推诿等现象,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。就在近日,一则"孕妇被狗咬后主人拒绝负责,竟称'让狗道歉'"的新闻引爆网络,再次将宠物饲养的社会责任问题推上风口浪尖。

孕妇被咬反遭羞辱 狗主人态度引公愤

事件发生在某小区内,怀孕5个月的张女士在散步时,突然被一只未拴绳的大型犬扑咬。监控画面显示,犬只直接冲向孕妇,造成其腿部多处咬伤。更令人气愤的是,狗主人李某不仅拒绝承担医疗费用,还语出惊人:"我的狗不懂事,要不我让它给你道个歉?"这种荒谬的回应迅速在社交媒体发酵,网友纷纷谴责其缺乏基本的人性关怀和社会责任感。专业人士指出,根据《民法典》相关规定,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,动物饲养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。

宠物伤人维权困境 暴露法律执行短板

类似事件背后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。许多受害者反映,遭遇宠物伤害后常面临取证难、索赔难等困境。部分宠物主人利用监控缺失、目击者不足等情况推卸责任。法律专家表示,虽然《动物防疫法》明确规定携犬出户应当系犬绳,但基层执法存在取证难、处罚轻等问题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孕妇等特殊群体受到伤害后,除直接医疗费用外,还可能产生精神损害赔偿等诉求,但现行法律对此缺乏明确标准,导致维权成本居高不下。

文明养宠呼声高涨 社会治理需多方发力

该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对文明养宠话题的新一轮讨论。动物行为学专家指出,90%以上的犬只伤人事件都与主人管理不当有关。社区工作者建议,应当建立养犬信用档案,对屡次违规者实施联合惩戒。目前,北京、上海等地已试点"电子犬牌"管理系统,通过科技手段加强监管。同时,专家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明确精神损害赔偿标准,并简化维权程序,让受害者能够更方便地维护自身权益。

这起事件不仅是一个个案,更是对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次拷问。在宠物数量持续增长的今天,如何平衡爱宠权利与社会责任,需要每个养宠人深思。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、加强执法力度、提升公民责任意识,才能真正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