婚姻登记变化第一天:全国统一新规,登记时间缩短了吗?

8556png

近年来,随着我国结婚率持续走低和离婚冷静期制度的实施,婚姻登记服务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焦点。据民政部数据显示,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跌破700万对,创下42年来新低。与此同时,各地婚姻登记流程差异大、手续繁琐等问题饱受诟病,不少新人反映"领证难""排队久"的困扰。在此背景下,全国统一的婚姻登记新规正式落地,这项涉及千万家庭的政策调整能否真正提升服务效率?登记时间真的缩短了吗?

婚姻登记新规带来哪些实质性变化

新规实施首日,各地婚姻登记机关普遍启用了升级后的全国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。系统实现了全国联网核查,不再需要当事人提供纸质版婚姻状况证明。北京朝阳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表示:"现在通过身份证就能实时调取个人信息,离婚登记也不用再回原籍办理。"值得注意的是,新系统将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办理时限统一压缩至30分钟内,比原先平均缩短40%时间。但部分地区反映,高峰时段因系统负载问题仍会出现延迟。

跨省通办如何破解"户籍壁垒"

本次改革最受关注的是全面实施婚姻登记"跨省通办"。在深圳工作的江西籍王女士告诉记者:"以前必须回老家办理结婚证,现在就近就能登记,省下3000多元路费。"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介绍,新规实施后,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可在现居住地办理登记,预计每年惠及超200万对跨省务工新人。不过记者调查发现,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境地区因特殊政策要求,仍需回户籍地办理相关手续。

电子证照能否终结"证明难题"

同步上线的婚姻登记电子证照功能引发热议。通过"民政通"APP可实时查看、下载带有防伪二维码的电子结婚证,与纸质证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。杭州市民张先生体验后表示:"再也不用担心证件丢失,买房贷款时扫码就能验证。"但不少中老年人反映操作流程复杂,更倾向使用实体证件。专家建议,电子证照推广应保留传统服务窗口,避免造成"数字鸿沟"。目前电子离婚证暂未开放,相关部门表示仍在完善隐私保护机制。

从首日实施情况看,新规在提升服务效率方面成效显著,但各地执行标准差异、系统稳定性等问题仍需完善。随着"放管服"改革深入推进,婚姻登记服务正从"能办"向"好办""智办"转变,这项关乎民生幸福的制度改革,将持续释放政策红利。未来是否会进一步简化登记材料?跨省通办范围能否继续扩大?这些问题仍值得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