婚姻登记变化第一天:新政策实施,登记费用是否有调整?

3146png

近年来,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婚育观念转变,婚姻登记政策持续优化调整。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较上年下降约10%,离婚登记量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。在这一背景下,民政部门不断推进婚姻登记服务改革,从"跨省通办"试点到电子证照推广,每一次政策调整都牵动着适婚人群的神经。今天起,新的婚姻登记政策正式实施,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登记费用是否会有变化?

婚姻登记费用调整的官方解读

根据民政部最新发布的《关于优化婚姻登记服务的通知》,本次政策调整主要聚焦服务流程简化,并未涉及登记费用标准的修改。目前全国统一执行的婚姻登记工本费仍维持9元/对的标准,这项费用自2004年确定以来已延续近20年。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地区的婚姻登记机关提供有偿增值服务,如颁证仪式、纪念照拍摄等,这些服务项目遵循自愿原则且明码标价。

新政策带来的三大实质性变化

虽然费用标准未变,但本次改革在服务体验上作出重要改进。首先是全面推行电子证照,登记完成后可同步领取电子结婚证;其次是扩大跨省通办试点范围,新增8个省份实现异地办理;最重要的是简化证明材料,取消户籍所在地开具的单身证明等材料。这些变化预计将为每对新人平均节省2-3个工作日的时间成本。

各地婚姻登记处的现场实况

政策实施首日,记者走访多个婚姻登记处发现,虽然费用标准未变,但新人们普遍对新服务表示欢迎。北京朝阳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介绍,电子证照系统运行顺畅,已有37对新人成功领取电子结婚证。广州某登记处则出现小高峰,许多异地务工人员专门选择今天办理登记,以享受跨省通办的便利。部分登记处还设置了新政策咨询专窗,帮助民众了解最新变化。

专家解读政策背后的深层意义

社会学专家指出,这次政策调整反映出民政服务数字化转型的趋势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王教授表示:"降低制度性成本比单纯降低费用更具长远意义,电子证照和跨省通办切实解决了流动人口的婚登难题。"同时专家提醒,虽然费用未涨,但新人要理性选择增值服务,避免不必要的开支。

准新人最关心的五个实操问题

针对新政策实施后民众的常见疑问,民政部门作出集中回应:电子结婚证与纸质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;跨省通办仍需至少一方持有当地居住证;历史婚姻登记记录保持原有查询方式;涉外婚姻登记暂不适用新政策;补领结婚证收费标准仍为每对30元。建议办理前通过政务服务网查询最新要求,部分城市已开通在线预约和材料预审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