婚姻登记变化第一天:新政策实施,登记流程有哪些调整?

5054png

近年来,我国婚姻登记制度不断优化改革,但"排队难""材料繁""异地办不了"等问题始终困扰着适婚人群。据民政部数据显示,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跌破700万对,创36年来新低。在此背景下,新版《婚姻登记条例》正式实施,这项涉及千万家庭的新政究竟带来哪些变化?让我们聚焦婚姻登记变化第一天,解析新政策下的登记流程调整。

跨省通办全面落地

新政策最显著的改变是打破了户籍限制,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婚姻登记"跨省通办"。以往新人必须回户籍地办理的硬性规定被取消,现在只需凭居住证就可在现居住地登记。以北京为例,朝阳区婚姻登记处首日就受理了12对非京籍新人的申请,工作人员表示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核查,办理时间与本地居民无异。

电子证照替代纸质材料

证件材料方面迎来数字化变革。原先需要提交的户口簿、身份证复印件等纸质材料,现可通过"电子证照"方式调用。登记大厅新增了电子证照扫码设备,新人通过"民政通"APP授权后,工作人员可直接调取公安部门的电子户籍信息。值得注意的是,离婚登记仍需提供纸质离婚协议书,这是目前电子化流程中保留的少数纸质材料。

宣誓环节可选化调整

仪式感环节出现人性化改变。新规将结婚登记宣誓程序调整为可选项目,登记机关不得强制要求。在广州天河区婚姻登记处,约三成新人选择跳过宣誓环节直接领证。工作人员介绍,这项调整主要考虑部分再婚人士或性格内向群体的实际需求,但现场仍保留布置温馨的宣誓台,供有需要的新人使用。

婚检证明不再强制提交

健康检查流程实现"放管服"改革。新政策取消强制提交婚检证明的要求,改为登记时的告知提醒制度。在杭州某区婚姻登记处,工作人员会发放《自愿婚检告知书》,详细列明辖区内的免费婚检机构信息。据统计,政策实施首日仍有65%的新人主动选择婚检,表明健康意识已深入人心。

离婚登记增设冷静期提示

针对离婚登记新增服务细节。各登记处在办理离婚时,系统会自动弹出冷静期计算提示,明确显示30天冷静期起止日期。上海某区婚姻登记处还试点推出婚姻辅导预约服务,在冷静期内为当事人提供专业咨询。工作人员表示,这项调整不是设置障碍,而是帮助当事人更理性地对待婚姻关系。

从首日实施情况看,新政策通过技术赋能和流程再造,切实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问题。某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指出,这些变化既保持了婚姻登记的严肃性,又体现了服务的人性化,是"放管服"改革在民生领域的生动实践。随着政策持续落地,必将进一步推动婚俗改革向纵深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