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发!结婚登记政策重大调整,工作人员回应不用户口本热点问题

5877png

近年来,随着人口流动加剧和数字化政务推进,传统婚姻登记制度面临新的挑战。不少异地恋情侣为了一纸结婚证不得不往返奔波,甚至因户口本问题耽误终身大事;部分单亲家庭子女因无法提供完整户口材料而遭遇登记困境;更有年轻人吐槽"领证比买房还难"。这些现实痛点让婚姻登记制度改革成为社会热议话题。

户口本不再成为婚姻登记必备材料

根据最新政策调整,办理结婚登记时,内地居民只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即可,不再强制要求出具户口簿。这一变化解决了长期以来因户口本丢失、未更新或家庭矛盾导致无法顺利登记的现实难题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表示,新规实施后通过数据共享核验身份信息,既保障婚姻登记真实性,又大幅提升办事效率。值得注意的是,现役军人、港澳台居民等特殊群体仍需按原有规定提供相应证件。

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带来登记新体验

配合"放管服"改革深化,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已实现电子身份证、电子户口本等证照的互通互认。在支付宝"豫事办"、微信"粤省事"等政务平台完成实名认证的申请人,可直接调取电子证照办理业务。多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已设置自助服务终端,支持"刷脸"调取电子证件,整个流程最快10分钟完成。工作人员特别提醒,电子证照需在有效期内,且需确保人脸识别时的妆容与证件照基本一致。

跨省通办试点破解异地登记难题

针对流动人口结婚登记需求,国务院已批准在21个省份开展异地办理婚姻登记试点。非本地户籍居民凭居住证即可在现居住地办理登记,无需返回户籍所在地。北京朝阳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介绍,试点以来日均接待量增加40%,特别受到互联网行业从业者、异地创业群体欢迎。下一步将推动全国范围内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共享,最终实现"全国通办"。但需注意,涉外婚姻、涉军婚姻等特殊类型登记仍需在指定机关办理。

这场婚姻登记制度的深刻变革,既是对"互联网+政务服务"改革的生动实践,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政策温度。从纸质证明到电子证照,从属地管理到跨省通办,每一个细节改变都在解决群众"急难愁盼"问题。随着新政策全面落地,相信会有更多相爱的人能够轻松跨越行政门槛,真正实现"结婚自由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