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一年制作发行电视剧集,国产剧质量与数量如何平衡?

5563png

近年来,国产电视剧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,据最新数据显示,全国一年制作发行的电视剧高达3490集。然而,数量激增的背后,观众对"注水剧""烂尾剧"的吐槽不绝于耳。当遥控器在数百个频道间来回切换,却找不到一部能完整追完的剧集时,我们不禁要问:在追求产量的快车道上,国产剧的质量该如何保障?

产能过剩下的精品荒现象

3490集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有近10集新剧上线,但真正引发全民追剧热潮的作品屈指可数。视频平台库存积压严重,部分剧集从杀青到播出要等待两三年。制片方为快速回本,普遍采用"多机位同时拍摄""AB组套拍"等工业化生产方式,导致大量剧集出现剧情雷同、演技浮夸、制作粗糙等问题。某平台数据显示,2022年上线剧集中,豆瓣评分超过8分的仅占7.3%。

资本裹挟下的创作困境

影视行业热钱涌动时,资方常常粗暴干涉创作:要求硬塞特定演员、强行拉长集数、植入过量广告。某古装剧原本30集的剧本被注水到60集,单集剧情推进不足5分钟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为规避风险,制作方扎堆改编IP或翻拍经典,原创剧本占比已从2018年的42%降至2022年的19%。编剧汪海林曾透露:"现在写原创剧本就像在无人区探险,平台方连故事大纲都要对标已有成功案例。"

观众迭代带来的质量诉求

新生代观众经过美剧、韩剧的审美熏陶,对剧集品质的要求显著提升。云合数据显示,2023年观众弃剧率同比上升21%,平均在第三集就流失。与之形成反差的是,《漫长的季节》《狂飙》等精品剧实现长尾效应,播出三个月后仍保持高热议度。值得关注的是,短视频平台正在改变观剧习惯,62%的Z世代通过"三分钟看剧"片段决定是否追剧,这对剧集开头质量提出更高要求。

当3490集这个数字摆在面前,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"减产",而是建立更科学的评估体系。或许该学习邻国经验,将收视率与制作成本挂钩,对注水剧集实施惩罚性分成;或者建立编剧中心制,让专业人做专业事。毕竟,观众真正期待的不是浩如烟海的片单,而是能留在记忆里的好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