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婚登记简化引热议,律师称婚登方便不意味可以随便

9654png

近年来,随着"放管服"改革深入推进,多地民政部门推出结婚登记简化措施,从"跨省通办"试点到"婚育一件事"联办,结婚登记手续越来越便捷。然而,这一便民举措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,有网友担心登记程序简化会导致婚姻观念淡化,甚至出现"闪婚闪离"现象。数据显示,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683.3万对,离婚登记287.9万对,在婚姻家庭关系日益复杂的当下,如何在便民服务与婚姻严肃性之间找到平衡点,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。

结婚登记简化带来哪些实质性变化

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份实施结婚登记"跨省通办"试点,新人凭居住证即可在常住地办理登记,不再需要返回户籍所在地。部分地区还推出"婚育一件事"服务,将结婚登记、生育登记等事项整合办理。北京某区民政局数据显示,流程简化后平均办理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。这些变化确实解决了异地务工人员"来回跑"的痛点,但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婚姻登记中"慎重考虑"的仪式感,部分年轻人开始将结婚视为"扫码即办"的普通行政事项。

律师解读婚姻登记的法律边界

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部主任指出,根据《民法典》规定,结婚登记本质上是对婚姻关系的法律确认,程序简化不等于要件放宽。法律仍明确要求双方必须完全自愿、达到法定婚龄、无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和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3年某地法院审理的婚姻无效案件中,仍有12%是因为当事人对婚姻法律效力存在误解。律师特别提醒,电子化登记同样具有法律效力,年轻人切勿因手续简便而忽视婚姻的法律责任。

社会学专家剖析婚姻观念变迁

中国人民大学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调研发现,在2000名受访者中,68%的90后认为"结婚证只是法律程序",较80后群体高出23个百分点。这种观念变化与登记便利化形成相互影响的关系。社会学教授指出,当婚姻登记变得像"超市购物"一样便捷时,部分年轻人确实可能降低对婚姻神圣性的认知。但调查也显示,仍有79%的受访者认为"婚姻需要严肃对待",说明社会主流价值观并未发生根本改变。

民政部门如何平衡便利与规范

多地民政系统正在探索"便捷+引导"的服务新模式。深圳民政局在结婚登记环节增设"婚姻家庭辅导"电子问卷,通过10道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新人思考婚姻责任。浙江某市试点"登记宣誓"视频存档制度,要求新人宣读结婚誓词并录制视频,既保留仪式感又强化法律意识。专家建议,未来可在简化流程的同时,通过信息化手段植入婚姻家庭辅导内容,使便民服务与价值引导同步推进。

随着人脸识别、电子证照等技术的普及,结婚登记必将越来越便捷。但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,如何与婚姻家庭的社会价值更好结合,仍需政府、社会和每个公民共同思考。正如某位婚姻登记员所说:"我们简化的是手续,不该简化的是对婚姻的敬畏之心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