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旬大爷出门散步被拉去割眼袋?医美机构被曝强拉老人消费
近年来,医美行业乱象频发,从虚假宣传到强制消费,再到针对老年群体的"精准围猎",不断刷新着公众的认知底线。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,2022年医美投诉量同比增长89%,其中诱导消费、强制消费占比高达37%。就在近日,一则"七旬大爷出门散步被拉去割眼袋"的新闻引发热议,再次将医美机构的营销乱象推向风口浪尖。当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成为医美机构的"猎物",我们不得不反思:这个行业到底怎么了?
街头强拉老人:医美营销已无底线
在上海某商圈,72岁的张大爷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,却被几名推销人员围住。他们先是夸赞老人"气质好",接着话锋一转,称其眼袋影响了整体形象。在长达半小时的软磨硬泡下,老人被带进附近医美机构,稀里糊涂签下了3.8万元的眼袋手术协议。类似案例并非个例,北京、广州等地都出现过医美机构在公园、菜市场等地针对老年人展开"地推"。这些推销员往往经过专业话术培训,擅长利用老年人重视健康、渴望年轻的心理弱点,将普通的面部特征病理化,制造容貌焦虑。
"免费体验"背后的消费陷阱
涉事机构常用的套路是先以"免费皮肤检测""专家义诊"等名义吸引老人进店,再通过所谓的专业仪器制造皮肤问题假象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部分检测仪器可以人为调节参数,使检测结果看起来"触目惊心"。在老人惊慌失措时,顾问会适时推出"限时优惠方案",并安排专人陪同缴费,全程"贴心服务"直至交易完成。更恶劣的是,有些机构会故意模糊医疗行为与生活美容的界限,让老人误以为只是做普通护理,实则进行的是有创医疗项目。
银发族成新猎物:谁在纵容行业乱象
随着年轻客群市场趋于饱和,部分医美机构开始将目标转向有一定积蓄、防范意识较弱的老年群体。某医美平台内部数据显示,2023年60岁以上消费者占比已达12%,同比翻了一番。这些机构往往注册为"健康管理公司"规避监管,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操作,在居民楼、写字楼内开设"黑诊所"。虽然《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》明确规定不得诱导消费,但违法成本低、监管存在盲区,导致类似乱象屡禁不止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许多老人因怕子女担心或觉得丢脸,即使受骗也选择沉默。
当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成为医美机构的"业绩增长点",当城市街头演变为围猎老人的"营销战场",这不仅是对老年群体权益的侵害,更是对整个医美行业信誉的透支。在追求"颜值经济"的同时,我们是否也该思考:一个健康的社会,应该如何对待它的长者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