蘑菇视频红色logo涉嫌抄袭?官方回应来了!
近年来,短视频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,各大平台为了抢占用户注意力,纷纷在品牌视觉设计上投入重金。然而,随着行业同质化现象加剧,关于"抄袭"的争议也频频登上热搜。从字体侵权到界面雷同,从特效模仿到图标撞脸,原创保护已成为内容平台最敏感的神经。就在近日,有网友爆料称蘑菇视频新启用的红色logo与某海外平台高度相似,瞬间引发行业内外广泛讨论。
网友晒对比图质疑设计抄袭
事件起源于某设计博主发布的九宫格对比图,将蘑菇视频新版红色渐变logo与日本知名社交平台LINE的经典图标并列展示。图中显示,两者同样采用扁平化设计语言,均使用红色到粉色的渐变过渡,甚至连蘑菇顶部弧度与LINE对话框的圆角曲线都惊人相似。该微博迅速获得3.2万转发,评论区涌现大量"不能说毫无关系,简直一模一样"的热评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已是蘑菇视频半年内第三次陷入设计争议,此前其短视频水印和礼物动效都曾被指模仿竞品。
官方声明强调"独立创作"
面对舆论发酵,蘑菇视频品牌部在事发18小时后发布声明,附上完整的设计手稿与过程文档。回应中指出,新logo的红色系选择源于平台"热情陪伴"的品牌理念,渐变处理则是为了适配暗黑模式下的视觉识别。声明特别展示了早期废弃的27版草稿,包括被否定的紫色调和立体化方案,强调最终定稿经过四轮用户调研。设计总监王敏在采访中表示:"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计元素存在共性,但我们每个像素点都有完整的创作逻辑。"不过该解释并未完全平息争议,仍有设计师指出两者核心识别要素的相似度过高。
行业专家解析法律边界
知识产权律师李卫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此类案件的关键在于"独创性表达"的界定。他举例说明,单纯的颜色或形状不受保护,但特定组合方式可能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张教授则补充道:"我国司法实践对logo侵权采用'接触+实质性相似'标准,需要考量被告是否可能接触过原作品,以及普通观察者是否会产生混淆。"值得注意的是,2023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某起图标侵权案中,尽管两个logo存在明显差异,仍因整体视觉印象相似被判赔偿80万元。
这场争议暴露出短视频行业在高速发展中的原创焦虑。当各平台功能日趋同质化时,品牌视觉成为最重要的差异点,但如何在有限的设计语言中保持独特性,仍是整个行业需要思考的命题。截至发稿,涉事的海外平台尚未就此事作出回应,事件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