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岁医师在岗离世,家属质疑过劳,医院如何回应?

5706png

近年来,医护人员的过劳问题频频引发社会关注。高强度的工作压力、超长的值班时间、紧张的医患关系,让许多白衣天使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。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,我国近八成医生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,三成医生曾出现过度疲劳症状。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,浙江一位35岁医师的猝然离世,再次将"医生过劳"这一社会痛点推上风口浪尖。

年轻医师值班期间突发猝死

事发于浙江某三甲医院,35岁的主治医师张某在连续工作36小时后,于值班室突发心脏骤停,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。家属提供的排班表显示,张某去世前一个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80小时,其中连续24小时值班达6次。更令人痛心的是,这位年轻医师的孩子刚满3岁,原本计划下月为孩子庆祝生日。

家属质疑医院超负荷排班制度

悲痛欲绝的家属向媒体控诉,医院长期存在强制加班、超时工作等问题。据家属透露,张某生前多次抱怨"累到站着都能睡着",但科室人手不足,不得不接受高强度排班。医疗行业内部人士指出,这种现象在急诊、ICU等重点科室尤为普遍,许多医院为节省人力成本,长期让医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。

院方回应称将调查工作强度

面对舆论压力,涉事医院发表声明称已成立专项调查组,将对张某生前的工作强度、排班制度进行全面核查。院方强调一直重视职工健康管理,但承认"可能存在个别科室排班不合理情况"。值得注意的是,声明中并未提及具体整改措施,仅表示"会根据调查结果优化工作流程"。

医生权益保障机制亟待完善

这起悲剧引发医疗界广泛讨论。多位专家指出,现行的《劳动法》对医务人员特殊工时制的界定模糊,导致医生权益保障存在法律空白。中国医院协会数据显示,2022年全国共发生医护人员猝死事件27起,其中25起与过度劳累直接相关。业内呼吁尽快建立医生职业健康监测系统,将工作时间、休息周期等指标纳入医院考核体系。

这起事件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,更是整个医疗体系需要正视的警示。在敬佩医护人员奉献精神的同时,如何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,避免"用生命守护生命"的悲剧重演,值得全社会深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