柯淳被李依晓点名批评:霸总专业户该转型了!油腻演技成槽点
近年来,随着都市爱情剧的泛滥,"霸总专业户"成为影视圈一个颇具争议的标签。从《杉杉来了》到《何以笙箫默》,霸道总裁形象屡见不鲜,观众对这类角色的审美疲劳日益加剧。近日,实力派演员李依晓在采访中直接点名批评柯淳"该转型了",直言其"油腻演技"已经成为观众槽点,这一言论迅速登上热搜,引发业内对演员转型与演技提升的热议。
霸总人设泛滥引发审美疲劳
打开任意一个视频平台,几乎都能看到西装革履、眼神深邃的"霸总"形象。这类角色往往拥有显赫家世、出众外貌和超强能力,对女主角展开各种"壁咚""强吻"的套路式追求。柯淳在多部作品中塑造的此类形象虽然收获了一定人气,但随着同质化角色越来越多,观众开始对这种千篇一律的表演产生抵触情绪。数据显示,2023年都市爱情剧中"霸总"角色占比高达37%,创新低评分却创下新高。
李依晓批评直指演技痛点
作为获得过白玉兰奖提名的实力演员,李依晓在采访中直言:"有些演员沉浸在舒适区不愿出来,表演已经模式化到让人尴尬的地步。"她特别提到柯淳近期的表演"油腻感太重","同一个挑眉、同一个邪笑用了五六年"。这番言论获得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同,导演张黎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:"演员最怕的就是被定型,一旦观众给你贴标签,转型就难了。"
油腻演技背后的行业困境
为什么"霸总专业户"现象会持续存在?业内人士分析,这背后是资本对安全牌的追逐。制作方更愿意选择已经验证成功的演员类型,导致演员被迫重复相似角色。柯淳的经纪人曾透露:"平台方点名要'那个演霸总的',推掉这类邀约就意味着失去收入。"这种恶性循环让演员陷入演技停滞的困境,也造成了市场上同质化内容的泛滥。
转型之路在何方
实际上,不少成功转型的案例值得借鉴。比如王凯从偶像剧转向正剧,胡歌从古装小生到电影实力派。业内专家建议,演员需要主动寻求突破,尝试反派、小人物等反差大的角色。编剧汪海林指出:"柯淳其实有不错的表演功底,只是被市场绑架了。他需要像当年靳东一样,通过《伪装者》这样的作品实现华丽转身。"
这场关于"霸总专业户"的讨论,折射出影视行业内容创新乏力的深层问题。当观众开始用"油腻"来形容演技,这已经不只是某个演员的困境,而是整个行业需要反思的信号。或许正如李依晓所说:"演员要对自己有要求,否则迟早会被观众淘汰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