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警执勤拉倒电动车绊倒骑行人,律师:或涉嫌过度执法

2676png

近年来,随着电动车保有量激增,交管执法矛盾日益凸显。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,全国电动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.5亿辆,在方便出行的同时,也衍生出大量交通违法乱象。各地交警部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,但部分"硬核执法"视频频频引发争议——近日网络热传的"交警执勤拉倒电动车致骑行人摔倒"事件,将执法边界问题再次推向舆论风口。

电动车治理陷入两难困境

当前城市交通管理面临"一管就死、一放就乱"的困局。一方面,电动车闯红灯、逆行等违法行为确实危害公共安全;另一方面,部分执法方式简单粗暴,容易激化矛盾。北京某区交警大队负责人透露,基层警力每天要处理数十起电动车违法,执法过程中常遭遇激烈反抗,导致正常执法演变为肢体冲突。

涉事执法行为合法性存疑

法律专家指出,根据《行政强制法》规定,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循适当原则。视频中交警在非紧急情况下采取拉拽方式拦截行驶中的电动车,可能超出必要限度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指出,即便针对违法车辆,执法人员也应优先使用警告、拦截等温和手段,直接致使车辆倾倒存在明显的执法过当嫌疑。

执法记录仪缺失埋下隐患

值得注意的是,该事件中完整执法记录尚未公开。多地交警部门虽已配发执法记录仪,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开机不及时、拍摄角度受限等问题。某律所交通事故专案组统计显示,近三年受理的37起执法纠纷案件中,有29起因记录仪数据不全导致责任认定困难。这种证据缺失既不利于保护市民权益,也使执法人员陷入"说不清"的被动局面。

公众期待更文明的执法方式

社交媒体上,该事件视频获得超200万次播放。网友热议折射出民众对执法规范的期待:78%的受访者支持严格管理电动车违法,但63%的人反对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调研显示,市民更认可"教育+处罚"的渐进式管理,类似深圳推广的"违法驾驶人现场学习"制度获得91%的支持率。

执法规范化建设亟待加强

业内专家建议,应当建立更精细化的执法标准体系。参照公安部《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》,对拦截车辆的情形、方式、程序作出明确规定。上海市交警总队今年推行的"分级处置指南"值得借鉴,将违法行为按危害程度分为三级,对应不同的处置流程,既保证执法力度,又避免过度执法。

这场由执法方式引发的讨论,本质上反映的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命题。如何在维护公共秩序与保障公民权利之间找到平衡点,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担当。随着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,公众期待看到更多体现温度与力度的执法创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