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建军高山发布会定调:长城汽车技术路线排除增程,未来怎么走?

7792png

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狂飙突进的当下,续航焦虑与补能效率始终是消费者最敏感的神经。当理想、问界等品牌凭借增程式技术横扫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时,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却在最新高山发布会上掷地有声地宣布"坚决不做增程",这一反行业潮流的表态瞬间引发行业地震。究竟是不合时宜的固执,还是深谋远虑的突围?长城汽车的技术路线选择,正在成为观察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绝佳样本。

增程技术火爆背后的隐忧

表面上风光无限的增程式电动车,实则暗藏技术天花板。虽然其通过"油转电"模式缓解了续航焦虑,但两套动力系统带来的自重增加、能量二次转换损耗等问题,导致高速工况下油耗反超传统燃油车。魏建军直言"增程是过渡方案中的过渡",直指该技术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、系统效率等方面的先天缺陷。数据显示,增程车型城市工况纯电续航普遍不足200公里,频繁充电反而加重用户负担。

长城押注的混动DHT有何不同

区别于行业普遍采用的串联式增程架构,长城DHT混动系统独创"两挡双电机"设计。通过发动机直驱与电驱智能耦合,在高速巡航时传动效率提升15%,亏电油耗较增程车型降低20%。这套系统已迭代至第四代,其核心在于让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热效率区间,配合全球首款横置9速混动变速箱,实现全速域、全场景的高效动力输出。魏建军现场演示的实测数据表明,满载状态下高原爬坡工况仍能保持5.8L/100km的超低油耗。

氢能战略背后的长远布局

在否定增程路线的同时,长城悄然构建着更宏大的氢能版图。其自主研发的氢柠技术平台已实现电堆功率密度4.2kW/L、系统效率63%的突破性进展,搭载该系统的重卡续航突破900公里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长城正在打造从制氢、储运到应用的完整生态链,在河北建设的全球首座"光氢储"一体化加氢站,预示着其押注的不是单一技术路线,而是能源结构的系统性变革。

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协同进化

技术路线的选择从来不是孤立命题。长城此次同步发布的Coffee AI系统,揭示了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耦合逻辑。其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可基于导航路况、驾驶习惯实时优化动力分配,使DHT系统的节能潜力再提升8%。这种"软件定义动力"的思路,或许比单纯讨论增程与否更具颠覆性。魏建军特别强调:"未来汽车的竞争,本质是能源利用效率与智能控制能力的双重较量。"

用户真实需求的技术应答

当行业陷入"技术路线之争"时,长城正在回归用户本质需求。针对北方用户冬季续航缩水痛点,其开发的电池脉冲自加热技术使低温充电效率提升50%;面对越野场景,Hi4-T电动四驱系统可实现轮端扭矩精准分配。这些创新与其说是技术路线的选择,不如说是对细分场景需求的精准捕捉。正如魏建军所言:"真正的技术价值,在于让用户忘记技术本身。"

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十字路口,长城汽车的选择或许预示着产业正在从"解决焦虑"向"创造价值"转型。当补贴退潮、消费理性回归,那些真正经得起全生命周期考验的技术路线,终将在市场竞争中显现出持久生命力。这场关于技术路径的争论,本质是对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深度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