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海军周年:中国海军实力究竟有多强?

483png

近年来,随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,海洋权益争夺日益成为国际焦点。从南海局势到台海风云,从亚丁湾护航到远洋训练,人民海军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国人的心。在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之际,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浮出水面:历经76年风雨征程,中国海军实力究竟达到了怎样的高度?这支从"黄水海军"起步的队伍,如今能否在深蓝大洋中捍卫国家利益?

从近海防御到远洋作战的能力跃升

中国海军已实现从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的战略转型。以山东舰、辽宁舰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形成战斗力,055型万吨大驱批量服役,075型两栖攻击舰陆续入列,构建起立体化的远洋作战体系。2023年海军舰艇总吨位突破230万吨,年均新增舰艇吨位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舰载航空兵、水下核威慑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,标志着中国海军具备了真正的蓝水海军作战能力。

装备现代化水平跻身世界第一梯队

在舰艇装备领域,中国海军已实现从追赶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式发展。055型驱逐舰被外媒评为"全球最先进水面战舰",其双波段雷达和112单元垂发系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。新型核潜艇静音性能大幅提升,战略核潜艇形成可靠的海基核威慑力量。电磁弹射技术的突破使下一代航母003型福建舰备受瞩目。与此同时,海军航空兵装备的歼-15舰载机和即将服役的隐身舰载机,使中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全套舰载航空技术的国家之一。

实战化训练锤炼远海作战能力

近年来,中国海军远海训练频率显著增加,训练海域不断拓展。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,从南海到地中海,海军编队的航迹遍布全球主要海域。中俄"海上联合"系列演习、亚丁湾护航行动、环太平洋军演等国际军事合作,有效检验了海军的远洋部署能力。特别是航母编队多次穿越宫古海峡、巴士海峡等关键水道,展示了成熟的远海作战能力。实战化演训中,海军官兵处置突发情况、应对复杂电磁环境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。

非战争军事行动彰显大国担当

除传统军事任务外,中国海军在非战争军事行动领域同样表现亮眼。亚丁湾护航14年来累计为7000余艘中外船舶提供安全护航,疫情期间"和平方舟"号医院船执行人道主义医疗任务,海外撤侨行动中海军舰艇多次挺身而出。在应对海上自然灾害、参与国际海上搜救等行动中,中国海军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人道主义精神,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。这些行动不仅检验了海军的快速反应能力,更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