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加征%关税,柬埔寨太阳能产业面临灭顶之灾?

2645png

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,柬埔寨凭借廉价劳动力和政策红利,迅速崛起为东南亚太阳能产业新秀。然而2024年3月美国商务部一纸裁决,对柬埔寨光伏组件加征3521%的"双反"关税,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,让这个年出口额超10亿美元的朝阳产业瞬间陷入冰点。金边郊外的太阳能工厂里,工人们望着堆积如山的滞销组件愁眉不展——这不仅是企业的生死危机,更关乎20万从业者的饭碗。

关税大棒下的产业地震

美国海关数据显示,受关税影响的柬埔寨光伏组件月出口量从1月的48.7兆瓦骤降至4月的0.3兆瓦。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负责人透露,已有3家中国投资企业开始拆除生产线,约2000名工人被迫放假。更严峻的是,由于柬埔寨80%的太阳能产品依赖美国市场,这场贸易风暴直接切断了产业"生命线",当地银行已暂停发放光伏行业贷款,形成资金链断裂的恶性循环。

产业链蝴蝶效应显现

从硅片切割到组件封装,柬埔寨构建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崩塌。磅士卑省的玻璃厂率先告急,其光伏玻璃订单量两周内蒸发75%。更令人忧心的是配套产业,当地最大的铝边框供应商已解雇60%员工,连带导致周边餐饮、物流等服务行业收入下降30%。专家警告,若危机持续,柬埔寨苦心培育5年的绿色制造体系可能退回原始代工模式。

中国企业的进退两难

作为柬埔寨光伏产业的主要投资者,14家中资企业面临艰难抉择。天合光能柬埔寨公司总经理算了一笔账:将产能转移至越南需投入2.3亿美元,而维持现状每月亏损超800万美元。部分企业尝试转战欧洲市场,但欧委会近期启动的反规避调查让这条路布满荆棘。更棘手的是,已签约的美国客户纷纷索赔,某常州企业仅违约金就高达1.4亿美元。

东南亚能源转型遭遇急刹车

这场危机正在改写区域能源格局。柬埔寨政府被迫推迟"2030年太阳能占比40%"的计划,转而重启燃煤电厂项目。马来西亚、泰国等邻国也紧急审查光伏产业政策,越南工贸部官员坦言:"没人想成为下一个制裁目标。"环保组织测算,区域碳减排进度可能因此延缓5-7年,这与全球气候治理目标形成尖锐矛盾。

当金边的太阳能路灯在暮色中渐次亮起,灯光照亮的不仅是空荡荡的工厂车间,更是发展中国家绿色工业化道路上的重重壁垒。这场由3521%关税引发的风暴,正在演变为检验全球贸易规则与气候承诺的试金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