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放话要降对华关税 中方如何回应?商务部给出权威解读

369png

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,关税政策牵动着亿万企业的神经。近期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"若当选将大幅降低对华关税"的信号,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。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节点,任何关税变动都可能引发产业链的连锁反应。当前外贸企业正面临订单碎片化、成本高企等挑战,这一消息无疑为跨境贸易增添了新的变量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发布会上对此作出权威回应,为市场吃下"定心丸"。

关税调整背后的中美经贸博弈新动向

特朗普此次表态正值美国大选关键期,其提出的"全面减税60%"计划被视作竞选策略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2年拜登政府虽延续了部分对华关税,却同时启动了针对性豁免机制。商务部研究院专家指出,美方政策反复暴露出其遏制中国发展与缓解国内通胀的两难处境。中方始终强调"关税战没有赢家",数据显示,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导致该国消费者年均多支出1300亿美元,这种"杀敌八百自损一千"的做法难以为继。

中国稳外贸政策工具箱持续扩容

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,商务部披露了系统性的应对预案。一方面通过深化RCEP实施、拓展"一带一路"合作培育新增长点,上半年对东盟进出口增长5.4%就是明证;另一方面加速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,前五个月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9.6%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正推动《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》,在半导体、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构建"去政治化"的贸易规则,这种制度型开放将为全球企业提供确定性。

市场化机制化解贸易摩擦的实践探索

在具体应对策略上,商务部特别提及了贸易救济调查的"精准施策"。今年处理的47起反倾销案件中,有6起因公共利益考量调整了税率。某光伏企业负责人透露:"通过主动配合调查,我们的税率从238%降至21%,保住了北美市场。"这种基于WTO规则的专业应对,配合着扩大进口博览会等平台建设,正在重构"斗而不破"的贸易新生态。海关总署同步推出的"两步申报"通关改革,更将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历史新低。

随着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上游攀升,关税工具的实际效应正在递减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5个月中国电动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"新三样"出口增长72%,这些高技术含量产品对价格敏感度较低。商务部强调将坚持"以开放促改革",通过单方面扩大最惠国待遇范围等举措,向世界传递"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"的明确信号。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,这种稳定性本身就成为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