猿辅导员工猝死细节曝光 生前曾连续加班多日

1095png

在教育培训行业疯狂扩张的黄金十年里,"996是福报"的畸形价值观悄然渗透。当新东方老师们在直播间用段子治愈打工人时,另一批教育从业者正在深夜的写字楼里透支生命。最新曝光的猿辅导员工猝死事件,撕开了在线教育光鲜外衣下的残酷真相——28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加班回家的深夜,而他的打卡记录显示,此前已连续23天工作至凌晨。

加班文化正在吞噬年轻生命

猝死员工李某的钉钉记录显示,在死亡前三个月,其平均下班时间为23:47,最晚一次打卡至凌晨3点26分。这并非个案,在某职场社交平台上,多名认证为猿辅导员工的用户爆料,暑期高峰期单日工作16小时成为常态,所谓"自愿加班"实则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。更令人心惊的是,其工位抽屉里发现的速效救心丸和5种保健品,拼凑出当代打工人生存状态的残酷剖面。

算法监控下的"隐形牢笼"

据内部人士透露,该企业采用智能监测系统统计"有效工时",员工若在工位连续15分钟无键盘操作就会触发预警。这种将人物化为数据节点的管理方式,导致很多人连上厕所都要小跑完成。更讽刺的是,这家以"用科技改变教育"为口号的企业,正用科技精准压榨着员工的每一分钟生命力。

教育企业的双面悖论

当猿辅导在广告中宣扬"让学习更轻松"时,其内部却实行着"地狱式"工作模式。2023年行业报告显示,头部在线教育企业员工流失率高达47%,远高于互联网行业平均水平。这种割裂背后,是资本裹挟下教育行业畸形的增长逻辑——用透支教师健康的方式,去贩卖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承诺。

猝死事件暴露法律执行漏洞

尽管《劳动法》明确规定每日加班不得超过3小时,但涉事企业通过"自愿奋斗协议"、"项目责任制"等话术成功规避监管。劳动监察部门披露,近三年教育行业加班投诉中,最终被认定的违法案例不足5%。当"狼性文化"成为行业潜规则,法律条文在现实执行中正在遭遇集体性失效。

这场悲剧发生在灯火通明的写字楼,却照见了整个数字时代的生存困境。当教育机构把"为你孩子的未来负责"作为营销话术时,是否应该先对员工的当下生命负责?在追求教育公平的道路上,不该以制造新的不公平为代价。或许我们该重新思考:科技赋能教育的本质,究竟是解放人力,还是将人物化为算法里的一个变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