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坚守!八旬老人独自经营动物园的秘密

3139png

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,许多传统动物园因经营压力纷纷转型或关闭,动物保护与商业运营的矛盾日益凸显。然而,在浙江湖州的一个小镇上,一位八旬老人却用36年的坚守,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传奇。他的故事不仅关乎一座动物园的存续,更折射出当代社会对生命敬畏与责任担当的深刻思考。这座名为"德清动物王国"的小型动物园,为何能在时代洪流中屹立不倒?老人又隐藏着怎样的经营秘密?

从兽医到园长:一个人的职业坚守

1988年,当44岁的罗爷爷接手这座濒临倒闭的动物园时,谁也没想到这会成为他毕生的事业。原本只是当地畜牧站兽医的他,因为一次偶然的动物救治经历,与动物园结下不解之缘。三十多年来,他既是饲养员又是清洁工,既是医生又是讲解员。每天清晨5点起床,为动物们准备食物、打扫笼舍,这样的作息从未间断。在商业化动物园追求游客量的今天,罗爷爷却坚持"动物优先"的原则,将有限的收入全部投入到动物福利改善中。

简陋园舍里的生命奇迹

走进这座占地仅3亩的动物园,设施陈旧却整洁有序。园内饲养着东北虎、非洲狮、黑熊等30多种动物,最年长的是一只38岁的猕猴。令人惊叹的是,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,这些动物却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。罗爷爷独创的"土办法"饲养技术:用中草药调理动物肠胃、自制玩具丰富动物生活、根据每只动物性格定制饲养方案。一位动物专家参观后感叹:"这里的动物精神状态比很多大型动物园都好,这完全是用心经营的结果。"

入不敷出的经营困境

20元一张的门票,节假日不过百余游客,这样的收入连饲料费都难以维持。罗爷爷的退休金几乎全部贴补动物园开支,最困难时连电费都交不起。有人建议提高票价或引进商业项目,都被他婉拒:"来看动物的多是周边农民和孩子,涨价了他们更不会来。"当地政府多次提出接管,老人坚持要亲自照顾"老伙计们"。令人动容的是,附近村民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,轮流来帮忙打扫、募捐饲料,形成了独特的社区互助模式。

传承危机下的未来之路

随着年事已高,罗爷爷最忧心的是动物园的未来。子女都在外地工作,年轻一代对这样辛苦的工作兴趣寥寥。曾有动物保护组织提出整体搬迁方案,但考虑到动物们年事已高,经不起环境剧变而作罢。老人开始培训几位长期志愿者基本的饲养技术,同时整理自己几十年的饲养笔记。他说:"这些经验不能带进棺材,总得留给后来人。"令人欣慰的是,最近有动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开始定期来实习,为这座"一个人的动物园"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罗爷爷用36年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坚守。他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讨论,许多人专程前来支持这座特殊的动物园。或许,这座简陋的动物园存在的意义,早已超越了动物展示本身,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特殊标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