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保安宿舍猝死,公司称已尽义务,家属不满,多方回应
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再引热议
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,60岁以上务工群体已突破6600万,其中保安、保洁等岗位占比超三成。近日广州某小区60岁保安在宿舍猝死事件,将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再次推向风口浪尖。家属质疑公司未安排体检且超时工作,而企业坚称"合同工"性质无需担责,这场涉及600万保安从业者的争议,暴露出银发打工族面临的职业健康监测空白。
猝死前连续夜班暴露行业潜规则
据死者工友透露,该保安猝死前已连续值勤7个夜班,每月工作时长超过260小时。物业行业内部人士指出,为降低用工成本,许多物管公司刻意模糊"退休返聘"与正式用工界限。某头部物业公司HR私下表示:"60岁以上保安月薪比年轻员工低30%,且不用缴社保,行业里默认采用综合工时制规避加班费。"这种普遍存在的用工方式,使得超龄劳动者健康风险呈几何级增长。
家属与企业各执一词的法律困局
企业出示的《劳务协议》显示,死者被明确归类为"退休返聘人员",据此主张不适用《劳动合同法》。而家属律师指出,根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,若存在实际管理关系且工作内容与正式工无异,仍应认定劳动关系。劳动法专家李明分析:"此案关键在于是否建立人身隶属关系,比如有无考勤、绩效等管理制度,单纯合同定性不能作为最终依据。"这种法律认定模糊地带,导致类似纠纷近年增长达120%。
工伤保险真空地带亟待填补
调查发现,涉事企业仅为死者购买意外险,而根据现行政策,超龄劳动者无法参加工伤保险。某省会城市人社局数据显示,2022年超龄务工人员工伤认定通过率不足15%。"很多企业用商业险替代社保,但猝死这类情况通常不在理赔范围。"保险从业者王霞透露。目前深圳、成都等地已试点"超龄人员单项工伤保险",但全国性制度仍属空白,使得家属维权时往往陷入"无险可赔"的困境。
行业自治与政府监管如何协同发力
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最新行业报告显示,仅38%的企业建立超龄员工健康档案。多位业内专家呼吁,应强制实施岗前体检和年度健康检查,将结果纳入物业公司星级评定。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建议:"可参照建筑业农民工管理模式,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职业健康数据库。"与此同时,多地人社部门已开始专项整治"假劳务真用工"现象,上海某区今年就查处了17家违规企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