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花时节又逢君下一句是什么?完整古诗原文赏析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古诗词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回大众视野。从短视频平台的诗词朗诵热,到地铁站的"诗词灯箱",再到年轻人用古诗发朋友圈的新潮流,传统文化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复兴。然而在这股热潮中,许多人对经典诗句往往只知半言片语,比如"落花时节又逢君"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,它的下一句是什么?完整诗篇又表达了怎样的意境?这正是当下传统文化传承中值得关注的现象。
杜甫《江南逢李龟年》全诗解析
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江南逢李龟年》,全诗为:"岐王宅里寻常见,崔九堂前几度闻。正是江南好风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。"这首诗作于杜甫晚年漂泊江南时期,偶遇昔日宫廷乐师李龟年,通过今昔对比,抒发了深沉的世事沧桑之感。诗中"落花时节"既是实写暮春景色,又暗喻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。
诗句背后的盛唐记忆
诗的前两句"岐王宅里寻常见,崔九堂前几度闻"勾勒出一幅盛唐时期的艺术盛景。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府邸,曾是开元盛世的文化沙龙,杜甫年轻时曾在此欣赏李龟年的演出。这些地名不仅是地理坐标,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,与后两句的"落花时节"形成强烈反差,展现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画卷。
"落花时节"的多重象征
这句诗中的"落花时节"至少包含三层意蕴:首先是对江南暮春景色的白描,其次暗示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,最后也隐喻诗人与李龟年这两位盛唐见证者的垂暮之年。杜甫以举重若轻的笔法,将个人身世之悲与家国兴亡之叹,都凝聚在这看似平淡的"落花时节"四字之中。
古今对话中的诗意重逢
在现代语境中,"落花时节又逢君"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的欣喜,却往往忽略了原诗中的沧桑况味。这种解读差异恰恰体现了经典诗词的生命力——它们能够穿越时空,在不同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。当我们追问"下一句是什么"时,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。
如何读懂唐诗的"留白"艺术
杜甫这首诗的妙处在于"言有尽而意无穷"。全诗仅28字,却包含了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巨大时空跨度。诗人不直接抒情,而是通过"宅里""堂前"的今昔对比,"好风景"与"落花时节"的反差,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况味。这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,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。
当我们完整欣赏这首《江南逢李龟年》,就能理解为何"落花时节又逢君"能够打动千百年来的读者。它不仅记录了一次历史性的重逢,更凝聚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,成为中华文化基因中不可分割的部分。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今天,重拾这样的经典全貌,或许能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。